耶稣说:“我是善牧,善牧为羊舍掉自己的性命。”(若10:11-12)这就是基督的使命——守护羊群的平安,寻找肥美的牧场,凡父交给祂的羊一个也不丧亡。
每一次参与弥撒并善领圣体,就是生活在“新盟约”中,生活在天主的救恩中。对于有些“只参与弥撒,而不领圣体的人”,其实,就是选择以“观望者”的角色,不让盟约的“血”撒在自己身上,不接受主耶稣盟约的恩宠。
行过善的,复活进入生命;作过恶的,复活而受审判(若5,22)。这是我们最根本的信仰,否认这信条,就不是天主教。
可能有的兄弟姐妹会问:为什么我们要一直听从父母,有时候他们的看法不对呢?其实对父母的服从是在我们还不能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在我们的理智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的时候。
在新的法律中,祂在耶稣身上启示自己,诞生在城镇近郊的马棚里,「因为在客栈中没有他们的地方」(路二7),而在她整个公开传教生活中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参玛八20;路九58)。
教会和大学各有优势和号召力,加起来力量会很大。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刘威先生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学会成立在2005年底,主要是搞几大宗教,以及宗教之间的学术交流、宗教对话,甚至是国内外宗教界的交流。
当“心”向“善”,便能听命、服从,便会接受主的教导,更能身体力行去实践信仰,更会产生战胜邪恶,向往光明的非凡能力。正所谓的:反听则聪,内视则明,自胜则强。
自然,这样做引出一系列关于死亡的思考:我们死后会发生什么,如果他们已在天上,我们为什么还要为他们祈祷?某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对方接收上述的沟通形态时,亦因情况及不同性格,同样也会作出讨好、指责或逃避的反应,如此恶性循环,非但不能真正地面对问题,反而更增添破坏性的因素。
我也会买几本上海光启社出版的教会圣书送他。他如饥似渴,读了又读,不是很清楚的地方,就和我讨论,有时,一直讨论到深夜。他对圣教会道理的理解有时让我惊讶,他总会有自已独到的理解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