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信德”2015年1月15日的第3、4版)走进教堂时,空旷的圣堂寂静无声,只见一位20多岁的漂亮女孩端坐在跪凳下面,眼睛微闭,虔诚的表情中微显痛苦,这一幕吸引了笔者的注意。
她像一位尽责的女主人,为了迎接尊贵的客人而忙得不可开交,从餐食的准备到家务的打理,无一不亲力亲为,唯恐招待不周。这正是“行动的善”的写照,是服务、是付出、是为他人奉献的忙碌,是基督徒爱德的实践。
通过今天福音中的雇工的比喻,主耶稣启迪我们生活在天国中的方法:(1)一天一个德纳;(2)聆听主的呼唤;(3)在葡萄园中工作。1.一天一个德纳每天一个德纳,足够当时的一家人生活了。
我从陕西门徒班的简介、培训和期望三个方面为大家一一介绍,也是我们走过艰辛的五年多得来的经验,期望能为中国教会的福传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内容提要]:在众多政策的调整中,古巴宗教政策的改变,是一个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古巴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特推荐转引,作者对本笃十六世神学思想的观点和主张不能代表信德网的立场,仅供学术参考。
虽然如此(我们今天默观的正是奥迹的这一面),天主的泉源也透过一条杰出的渠道“童贞玛利亚”畅流出来。圣伯尔纳多以一个很有力的形象形容她是一条“渠道”。
主派遣宗徒们传扬福音并医治病人,甚至让这份关怀成为他们的重要使命。(参阅:路九2)一位二十世纪的哲学家提出这样的阐释:「痛苦就是绝对的隔阂,绝对的隔阂使得人求助另一个人,呼求另一个人。」
我们基督徒也要登上“高山”,以便看到人群的“饥饿”。人群的饥饿有基本“身体的饥饿”、“心理的饥饿”和“灵魂的饥饿”。我们大多数人只注意人身体的饥饿,而忽视了心理和灵魂的饥饿。
对上主的问题——“我将派遣谁呢”(同上)的回答是常新的。这一召叫发自天主的心、源于祂的慈悲,在当前的世界危机中这慈悲是对教会也是对人类的挑战。“像福音的门徒们一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席卷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