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雄鸡啼处为福传
2014-06-20

2004年,高神父给这些青年教友成立了一个使徒团,包括外地到这里来读书的一些大学生,定期给他们聚会,办一些活动,强化他们的信仰,教导他们在学校里要以自己与众不同的言行见证自己基督徒的身份。

基督徒婚姻家庭现象一瞥
2017-03-15

有不少的青年男女在选择婚姻时,不再像以前那样根据教会的传统,以信仰天主教作为选择自己生命中另一半的首要条件,看对方是不是教友,甚或是否虔诚热心,而是看对方家庭的经济情况,如果对方有权有钱,即便不是教友也会答应这门亲事

从《血,总是热的》看宗教伦理道德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
2014-07-01

剧中的主人公青年团员宋巧珍,是江南市丝绸印染厂的一名工人,她的父亲在十年浩劫中被红卫兵小将们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被活活折磨死。

“仁波切”崇拜症:真时尚,假宗教
2014-07-31

住持曾经是资深文艺青年,言语不俗学识渊博,所以身边永远簇拥着一堆骚客。席间说起上师的事儿,我们这位渊博的住持拥有无数女信众的拥趸。我开玩笑说我也要认上师,文化人连个仁波切都没见过还算文化人么?

香港:汤汉枢机发表信德年牧函
2012-12-03

我们的教区仍能透过五十一个堂区、二百四十四所公教学校,以及多元化的社会服务,特别是香港明爱,推进直接或间接的福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13-07-26

连续数年,每晚弥撒后,他都将圣召青年聚集在一个家里进行培训(当时圣堂未建)。为养成他(她)们参与教会礼仪的习惯,他安排有圣召的男青年轮流辅祭,女青年轮流读经。

一位女教友和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
2004-03-15

该基金会为其父若瑟·肯尼迪先生所创办,主要为那些服务智障人士的教会机构和院校提供资金帮助。

永远的记忆
2015-10-27

他在童年,身上就烙下了信仰的十字架,那里是他成长的地方,也是他信仰的摇篮,从孩提到青年,从初知天主的信仰,到决心一辈子追随天主,他一辈子庆幸有这么一个他一生难忘永远拥抱的家。

浙江:台州人民不应忘却的一位法国友人
2016-07-20

披麻戴孝20多名青年教友上船抬下教父李公遗体。随着圣心乐队奏响哀乐,十字架烛台前道教友高举李公神父永垂不朽横福,孤儿院长大的年青教友肩抗手抬着李公遗体慢步前行。

他曾经债务缠身,不禁质疑:身处困境还要奉献教会意义何在?
2022-06-09

注释:作者加扎尔(DavidGazal)是一个称作“圣若瑟外展服务”(Joseph'sOutreach)的慈善机构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