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非洲传教时曾有过这样的精力,但不能把一百多名学生都安置在森林里:为此需要修院院舍。同时要尽力节约开支,但修院的基本开支也是很庞大的。
真的,消极的舍弃,只是与主谈心的准备功夫,如果在舍弃之后,心仍紧系已舍之物,也是徒然。积极的第二步,正是向主祷告。
有些世界富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改变了他们追求的方向,从物质转向精神,从敛财转向舍财,为社会慈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我曾在“信德”上介绍过这样的典型人物,如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美国的钢铁大王卡耐基。
在他们的身上让我们看到明确的信仰,以及对主耶稣的完全依赖、交付、追寻,对个人的完全弃舍、空虚、忘我的信德;看到他们时时儆醒,常常祈求,保守自己的心灵不受任何试探引诱影响的望德。
耶稣为了救赎我们,流宝血、舍性命,牺牲自己,我们是耶稣的门徒,自然也该为身边的兄弟姊妹付出相应的、力所能及的牺牲,使我们的福传真正成为传福,以此来感动更多的人接受福音,接受来自十字架的救恩,获得平安、喜乐
旧约中所记载的三个人物,可让我们引以为戒:三松同培肋舍特人打仗时无人能敌,等到他在德里拉家贪图安逸的时侯,便失去了自己的力量,被人囚禁起来挖去了双眼;达味登基后东征西讨,不得安闲。
赫舍尔问:人是什么?一条在卵石和土地上蠕动的虫;一个在无边无际的浩渺宇宙中盲目浮游的小生物。而克尔凯郭尔则把敬畏升华成了一种美学。然而,就像童年时做过的梦一样,敬畏也被长期地遗忘了。
面对痛苦,耶稣非常愿意和我们吃这饼、喝这杯,心甘情愿的一步步走向哥耳哥达,那时他是平安的,甚至是喜乐的,因为痛苦舍一已之身,换来的是我们所有人永远的生命。痛苦来自哪里呢?是来自肉身吗?
他为了我们全人类的得救,舍掉了自己的性命,真可谓是爱得死去活来呀!在两千年前,他就将福传的大使命交给了我们每一位基督徒,可是我们为他福传了没有?为福音的传播奉献了什么?我们回报他的是什么?
搞福传就得舍出点东西来。曾有一位孤寡老人,生病好长时间,无人问津,我知道后立刻为他请了大夫,并配了药。没过几天,老人的病就好了。他很是感激,认为教会真好,有这样热心助人的好人,所以请求领洗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