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信徒带给世界的讯息是:耶稣,降生成人的天主的爱,为我们的罪而死在十字架上,但天父使他复活,并使他成为生命与死亡的主。
他通过自己最后三年中所体验到的被诬告、患绝症以及面对死亡的反思,公开而真诚地告诉我们,放松自己,把一切交托在上主手中是何等甘饴,这种内心的平安是上主恩赐我们的特殊礼物。
来自港澳和大陆的60多位政界、学界、教界代表参加了为期二天的研讨,一起探讨“中国天主教与社会的融合”课题。
本文将尝试从《圣经》与《天主教教理》以及教会传统等根据出发,探讨炼灵圣月的意义,并进一步反思其对当今时代信仰与生活的启发。一、炼灵圣月的历史与神学根据炼灵圣月的传统可追溯至早期的教会实践。
人道与天道相感的思想以宗教的形式构建了民众的孝道信仰,与儒家思想一起加强了中华传统道德中的孝道观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来宗教——佛教,有感于中国孝文化之强大,使得原本重彼岸轻现世的佛教信仰亦开始对极重现世的孝道观作出佛教化阐释
对天主教感兴趣的朋友都知道,在天主教伦理中,有一个很特别的议题就是关于婚姻生活与独身生活。
在死亡之前,方济各如同基督一样咏唱了这篇圣咏,在方济各的生活里,我们也能看出他的焦虑。经过死亡,方济各的灵魂行以自肉体解脱而进入于天主的世界中。
那时,我梦想着自己的文章也能在“信德”上发表,与主内的兄弟姐妹们共同分享。但怎样去编写?写什么内容?以我的水平是否能够在“信德”上发表文章?我陷入了困惑。
第九章罪恶与宽恕问题五十:什么是原罪?自从生命出现,就一直存在死亡的哑谜。在动物世界里,死亡或许看似自然,但对人类来说,它却从来都是一个疑问。为什么那些我们所爱的人们会与世长辞?
哀悼亡者要有节,因为他已得到了安息;然而邪恶愚人不幸的生命,比死亡更为可悲。哀悼死者,为期不过七天;悲哭愚人与不虔敬的人,却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