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在此表明他来是为寻找和拯救迷失了的以色列家的羊群。 教宗说,路加福音记载这件喜悦的匝凯的皈依事件恰好发生在耶里哥城。
以色列在旷野里四十年的行程也与四十天守斋的形成有关。圣灰礼仪日是四旬期的开始。在身上洒灰表示作补赎与忧愁,也象征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我国的犹太教旧称———赐乐业(以色列)在开封有寺,寺内有三碑:康熙碑说犹太教周时已传入我国;正德碑说是汉朝;弘治碑说是宋朝。
特别是在五月份,我们的以色列朝圣之旅,更加深了对天主的认识,几次流下激动的眼泪。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陷於以色列子民的这个罪过,耶路撒冷的这个罪过,即没有认出我们蒙受眷顾的时机。上主每天都来探访我们,每天都敲我们的心门。
这是一种向好方面的转变,是以色列子民期待默西亚带来的转变。当天的《福音》记述耶稣治好病人的事迹,耶稣让人看到一条转变的道路,民众因此跟随祂。
以色列子民经历巴比伦的流亡生活後,天主走近这些少许剩余者,因为他们坚守了信德,即使在黑暗中依然保持希望。
《出谷记》记载了以色列子民出离埃及、摆脱奴役与被迫劳动的事蹟。他们在上主的使者梅瑟的带领下,花费40年时间穿越荒漠,进入自由的福地。在此期间上主颁赐他们法律,教导他们爱天主并以兄弟之情彼此相爱。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宗徒大事录》,记载圣保禄宗徒为了宣讲救主耶稣,便从以色列子民出离埃及的事迹谈起。教宗阐明,「天主的救恩是一段走向时期圆满的旅途,一段有圣人也有罪人的旅途」。
例如,雅各伯和若望兄弟两人盘算着坐在以色列王的左右该多麽好啊(参閲:37节)。他们不注视现实!他们视而不见,不懂装懂,以为自己比别人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