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今日宛如两千年前,「祝你平安喜乐」的问候词当时令厄玛乌的门徒心生不满(参阅:路廿四17-19),同样的祝福今天可能也会激怒人心,因为我们跟门徒们一样,「生活在痛苦和不稳定的氛围中」,不禁问道:「谁给我们从坟墓门口滚开那块石头呢
《愿祢受赞颂》通谕另一版本封面(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9月3日上午会见了一个法国环保团体的成员,与他们促膝谈心。这个专家团体与法国主教们合作,共同省思有关《愿祢受赞颂》通谕的主题。
玛利亚之所以临在,因为她是“首位门徒”,正因为如此,她总是劝勉人按照耶稣的指示去做,而不说“我自己会处理这些事”。玛利亚的“女性直觉藉着祈祷在与天主极非凡的结合中受到了举扬”。
在这篇读经中,有这么一个预言: “那时候,瞎子的眼睛要明朗,聋子的耳朵要开启;跛子要像小鹿跳跃,哑吧也会发声欢呼。
回想默西亚的来临是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们的罪恶中拯救出来。
通过这次要理讲授,我们开始默观福音中叙述的一些相遇,从而理解耶稣赐予希望的方式。真实的是,这些是照亮生活的、带来希望的相遇。
如此一来,「当我们默观耶稣的贫穷、祂心里的洁净和祂的仁慈,我们便能理解基督徒圣召的美好,毫不迟疑地踏上通向真正幸福的道路。」
在默想祷文的结构上也有新颖之处,科尔蒂主教为此解释说:我决定在拜苦路时让自己置身其中,默观耶稣,努力设想可能想象的事,力图表达耶稣,让祂说话。另外,就是让参与拜苦路的人,也就是让我们说话。
教宗引述当年蒙蒂尼神父——后来的教宗保禄六世﹐于1931年写的一段智慧言论:他劝勉那些受召去讲述那难以言喻、为神圣艺术服务的人﹐从默观奥秘开始﹐而以感官经验可及的反射和熠动﹐达至那不可见的光源
家亡房毁默无言,蜀地凄凄啼哀怨。残垣断壁绝人寰,惊悉同胞屡熬煎。恳求上主快垂怜,施恩照顾速救援。(二)汶川噩耗未走远,雅安地震四月寒。历历往事难忘却,新闻快讯播芦山。大地流血又流泪,千军万马来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