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通读整部圣经,知晓一切礼规,精通百家神学,却不一定懂得爱;爱是另一门学问,它不仅需要理智,也需要其它诸多的品质……。教宗强调,司祭和肋未人视而不见,见而不行。
在分享这段圣经时忽然觉得这句话确实是我们向天主求恩时该具有的最佳模式。
这几年,让我越来越投入青年牧灵工作的圣经图像,就是富贵少年的故事,那句话在心中回响,久久不去,耶稣定睛注视他,就喜爱他(谷10:21)。
面对死亡,圣经又是怎样的教导,对基督徒又有什么意义呢?(连载一)
在《圣经》的记载中,天主经常以慈悲耐心地对待子民的抱怨。子民先是怀念在埃及为奴的日子,後来又抱怨没有食物吃。天主耐心地对待梅瑟和祂的子民,聆听梅瑟一次又一次地为子民请愿。
我们想到《圣经》中托彼特的事蹟,他冒着生命危险,不顾国王的禁令,埋葬死者(参阅:多一17-19;二2-4)。教宗说:今天也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埋葬可怜的战争遇难者。
教宗方济各谈到《圣经》中一位有点不寻常的人物——约纳。约纳先知试图逃避天主的召叫,不愿为天主的拯救计划服务。教宗方济各称约纳是一位走出去的先知,也是一位逃跑的先知。
是天主使我爱上圣母妈妈,爱上祈祷,爱上读圣经,爱上念玫瑰经。是天主的安排,使我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谦卑,学习服从。每天晚饭后,来到静谧的小圣堂,就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对于天主,我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诵读圣经,寻找人们对天主的回应,看他们如何回应,是件美好的事:我在这里,我来为承行祢的旨意。」当天的礼仪邀请我们省思自己如何向上主回应「我在这里」。「我是像亚当,躲起来不回应呢?
弥撒结束后,偌大教堂只剩下十来个人分布在各个角落,有的静静地坐在跪凳上阅读圣经、有的闭目默观、有的匍匐在耶稣圣体龛前虔诚敬拜……堂东边的圣母台前,跪着几个教友诵念着祈祷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