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家距离市区有20多里路,每个主日天李科英都会开车带着全家进堂参与弥撒,回来时遇到路边走着的老人,就招手让他们上车。
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两样东西:一只晶莹剔透的玉镯;一串散发着银色光泽的念珠。玉镯是初中同学小琴赠予我的,念珠是陈玛利亚赠与我的。
迎圣婴的礼仪特别感人:80多岁、浑身带病的老神父,刚从神工阁里走出来,就立即穿上祭衣,手捧圣婴,一步步走向圣诞马槽。每当这时候,我总是泪眼模糊。
四旬期一到,充斥在天主教各种媒体里最多的一个字是斋,诸如什么是大小斋、大斋不准吃什么、小斋不准吃什么、几岁可以不用守斋、在什么情况下可被宽免等等五花八门的问题都成了热门。
我们这一代姊妹五个,受父亲的信仰陶成,一生行走在主的旨意里。如今我的儿子正在步武老一辈芳踪,继续信仰的传承。曾经,孩子的信仰一度让我忧心忡忡、伤心落泪。
在我的经历中,信仰给人带来了生命的春天,沐浴着信仰的春风,感受着信仰的滋润,品味着基督的大爱,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在基督的信仰里都是生命中一份美丽的点缀,成就了人生的一份永恒价值
总之,在圣母的学校,人们毫无保留地在自己的生命里接纳福音。
田野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抛在炉灶里,天主尚且这样装饰它,何况你们呢?”(路12:27—28)“天主的国好比什么呢?我用什么来比拟它呢?它好比一粒芥菜子,人拿来撒在自己的田园里。
在我们教会里是否也会程度不同地产生粉丝现象呢?记得好几年前教区对神职人员进行大调动,有个堂口原来的神父走了,新的神父来了。这本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这个理所当然的依据是来自于主里,因为听从父母是主里之真理的一部分,所以晚辈应当理所当然的听从自己的父母。在孔子看来,顺服应和继承先辈志愿相关联,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