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东西多找的钱必定归还,上下公交车搀扶老人,看见穷苦的人必定施舍,时常看望生病孤苦的人……尊老爱幼,怜贫济困,这是我妈的一贯的处事原则。
教宗指出:今天,所有为教宗和教会服务的人都应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明确而直接,在它面前我们无法逃避或者保持中立,也不能推辞不答或委托他人回答。
凡呼吸天主气息的人,自然会领受光的恩典;凡居住在福音内的人,都会领受生命之味的恩典。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向世界传递这光亮和咸味。
我记得有两次,她在弥撒后问我:我在上班的地方拣到了100块钱,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我问了周围的人,都说没有丢。如果我上交给老板,我想他一定会不吱声地私吞。可是这不是我的钱,我该怎么办?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提出宣讲、转求和望德这三个关键词,强调基督徒是有望德的人,「盼望上主再次到来」。教宗同时也期勉众人鼓起勇气宣讲,效法宗徒们为耶稣的复活作见证,甚至不惜生命代价。
这导致健康不是人人享有的权利,而是少数人的特权,那些看得起病的人的特权。看不起病的贫困人士被排除在医院服务之外,不被视为最重要和优先服务的对象。享受医疗服务、获得治癒和药品依然是海市蜃楼。
当天5月18日是圣若望保禄二世的生日,教宗特别问候了在场的波兰信友,问候了在意大利卡西诺山波兰墓园参加追思弥撒的人,以及在波兰托伦(Toruń)参加新福传和圣若望保禄二世海星童贞圣母朝圣地祝圣典礼的人。
比喻中的判官是个不义,肆无忌惮的人,而且不敬畏天主。寡妇则是个无助的女人,在法律面前无足轻重。教宗说:一个可怜的寡妇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无人保护她。人们忽略她,甚至不为她伸冤。
因为与一个迥然不同的人会晤是一项挑战,而任何挑战都令我们感到恐惧。原地不动更为安逸,忽视差异更加安逸。然而,差异是一项财富。你们设想一个人人都一样的世界将是多麽无聊。
我们能接触到地球另一边所发生的事件,接近许多痛苦现实,从而动员同情与关怀的行动,帮助受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