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第三主日,我碰到一件很戏剧性的事,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让我极欲一吐为快。
我绝不会去那个教堂的。事实上,我从没有去过那个教堂!”男子的坚定拒绝令神父甚为诧异,他问道:“难道你不是天主的孩子吗?”“我当然是。而且我是天主最虔诚的孩子。”“那你为什么拒绝到教堂去呢?”
纽约,是世界上最繁华及先进的大都市,虽然我已去过许多次,但是对我来说,她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美国号称是世界的大熔炉,包容了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不同的民族及文化。
可是,她每次给我介绍佛教的戒律是如何严格、如何得人心时,似乎觉得她在给我做佛传了,我还难以插口或切断她的谈经,我的福传也难以传出去,于是我想就由她说吧。遇到问题了,我又翻开圣经,想从其中找到答案。
想起2月14日情人节那一天教堂义卖的情形,依然让我感动、难忘。那些主内的弟兄姐妹,是一群真正的有情人!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愿主与你们同在。如果您的孩子在外打工,我作为一名司铎,借助信德媒体,急切地大声呼吁:打个电话关心一下您的孩子吧!
1945年,我的外祖父是一名木匠。有一天,他正在赶着做一批板条箱,那是教堂用来装衣服运到中国去救助孤儿的。干完活回家的路上,外祖父伸手到他的衬衫口袋里去摸他的眼镜,突然发现眼镜不见了。
我记忆中的第一个圣诞节,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艰苦的岁月里。一天早上起床,我们兄弟三人都发现袜子里有两个桔子,黄橙橙的桔子。这在那个年代,是非常珍贵的。
那个疼我爱我,拿我像小珍珠似的呵护我的父亲怎么会病危呢?不管怎样我还是匆匆忙忙地收拾了一点必须之物,心急火燎地赶回家中,屋子里传来的哭声意味着什么?我不敢断定、也不敢相信,更不敢接受那铁铮铮的事实。
2007年7月10日第6版刊登的生活见证《身残心向主此心不二属》,文章主人公残疾教友秦鸣雷的爱主之情深深感染了黑龙江牡丹江市杜伯多禄教友的心,他决定每月为老人寄生活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这位可敬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