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的优良传统要保持,不要引进外国文化中的渣滓,以丑为美。现代化不等于外国化,应取其长,去其短。本地化也不是复古,应保持我们的优良传统,汰去封建迷信色彩。
据老人们传说,早在清朝雍正年间,圣母曾在圣母堂所在地牛头坡,即今四渠一带屡次显现,治愈了许多人的疾病,危难中又护佑了众多劳苦大众,有牧羊人和许多百姓亲眼目睹。
在深深的遗憾和叹息中,人们不得不严肃面对死者的心愿;在痛苦的回忆和哭泣中,不得不认真调整人生的座标。从此,我们对生命的含义有了新的理解:我们在死者的期待中站起,在先人的庇佑下前行。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修女们依然向世界展示着心灵之美丽,奉献之甘饴。翟修女说:“爱天主都爱傻了,无论条件如何艰苦,圣召从没动摇过,我认为,这是我跟随耶稣必须要经历的。”
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今天,一些不良的世俗气息也浸入了修道人的生活中,追求舒适、贪求享乐的色彩越来越浓。世纪老人赵本笃神父所选择的圣母神乐院(男苦修会)的生活却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一个亮点。
从神学院毕业这么多年再没进过学校,现在突然有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够重新进入学校,进入教堂,接爱文化教育,学一些社会上的知识。
顾拜旦于1892年12月25日于巴黎索邦神学院首次公开在演讲中首次提出「复兴奥林匹克运动」,并把范围扩大到全世界,这次与会的一位重要人物是道明会士迪东神父,迪东神父是顾拜旦的支持者,他提出的更快、更高、
;又被其修会弟兄和朋友们亲切地称为泰德神父,即其名Theodore的简写Ted)于2015年2月26日晚上11点半在圣十字架修会会所中安息主怀,享年97岁。
每个大城市自身是多元文化的,体现为种族、文化和不同生活方式的混合体,它们相遇在城市的同一空间,融汇在时代变迁中。
上海杨浦区的杨道公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平凡中的伟人,他在基督福音的指导下,在平凡的生活中,在教书的岗位上,以爱主爱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了地上的盐和世界的光,彰显了生命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