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梵蒂冈:教宗比约十一世国际会议在梵蒂冈召开
2009-02-27

他以新的眼光来看传教工作和天主教会在欧洲以外地方的生根,他对文化上的问题具有敏性,他推动天主教徒投入社会工作,他也是第一位使用广播媒介的教宗,因着马可尼的发明,令全世界都能够听到他的声音。

印度:东部神父修女传媒意识不足,首次接受培训
2009-05-22

克吕尼会埃德尔·埃伊(EdelRai)修女说,即使受过传媒培育,有时候也因费用问题而不允许修道人使用传媒。而且修道人常感到不需要跟上瞬息万变的媒体环境。

要以“爱德”宣传福音
2009-04-02

我们谈了很多,她很愿意听,也提出了很多关于信仰的问题。我们就用爱心给她讲,王修女还带她去慕道班听课,介绍了一些宗教图书。之后,她动情地说:“你们天主教的人真好!”两个疗程后,耳鸣显著好转,她非常高兴。

帮助神父共同进步
2010-05-28

即使误会了,我想是神父自己理解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私下个别地给神父提出,也可以如上面提到的发手机信息的形式,或者以书面的方式都可以。目的只有一个:使我们的教会明天更好,我们救灵魂更有保障!

教宗:二OO九年六月普世教会传教意向述评
2009-06-01

谈到具体地履行爱德问题时,教宗指出,“另外一方面——这一点对于全球化的进程很有挑战性和促进作用---,现今为有需要的兄弟姊妹提供人道帮助存在无数的方式,比如为分配食物、衣服以及住所的现代化系统。

梵蒂冈:教宗本笃十六世新通谕《在真理中的爱德Caritas in veritate》
2009-07-09

教宗本笃十世在指出这一问题后强调,危机也构成了作出选择、新前景的机遇。通谕揭示了一个十分积极的视野,激励人类找到战胜困难的真理和意志的财富。

给国内神父们的一封信(一)
2009-07-14

迫于一种责任感,我觉得有必要和神父们就这些问题做一次探讨。其实我哪有资格对这些话题评头论足,我只能搬出教会的一些圣人或权威者的言论,作为我们神修的指南和工作中的鉴戒。

炼灵月——慎终追远(三)
2009-11-23

因为这涉及到一个表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全是教友的村庄,或是一个堂区,这个教友被大部分人所认识。亡者能不能得到弥撒的功劳,那是天主的事。

“弥撒献仪”非“弥撒费”
2010-04-06

“弥撒费”一词的出现,是在教会中逐步形成的一个约定俗成的问题。教友要求神父做弥撒,愿意有点回赠,便自愿地给司铎点钱,表示没有白麻烦司铎。司铎做弥撒是重现加尔瓦略山的祭献,司铎充当了基督第二。

李光耀:虽不信教,但认同宗教力量及其价值观
2010-10-27

一天的压力和忧虑都被排出去了,睡眠问题也变少了。李资政践行教会婚姻价值观念李光耀与夫人柯玉芝相濡以沫61载。两年前柯玉芝瘫痪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