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给教会增添力量,使教会看到复活的基督在行动,教育信友将信德和恩宠放在首位。虽然如此,梵二大公会议以来在礼仪范围经常有倡导革新的人同维护传统的人处在对立状态。
圣座文化委员会主席拉瓦西枢机当天上午在梵蒂冈宗座大楼救赎之母堂带领了两场默想活动,其中心主题分别是:历史是会晤基督的地方;从几篇圣咏解读默西亚形象。
接著,教宗从最后一名青年的提问开始谈起,强调「梦想永远不嫌大」,失去梦想的能力才是个问题,因为「怨天尤人和认命心态」会占据梦想原有的位置。事实上,「梦想没有年龄的限制」。
教会从来就不缺乏有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的人士,《信德之声》的志愿者就是这样的人。
弥撒经书总论(2003年修订版)台湾地区主教团礼仪委员会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合译序 大家期待已久的《弥撒经书总论》中译本,即将出版问世,此为主教团礼仪委员会赵一舟蒙席及同仁,和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罗国辉神父等共同编译的版本
一直以来,人们有一个这样的观念:只要有好的法律和制度,很多问题都可解决。毋庸讳言,一个文明的社会离不开相应的法律和制度。
医学的发展使改善健康和延长寿命成为可能,这在过去是从未发生或无法想像的。
苏颂修女说:这是一个很漂亮的机会去认识别的团体,并看到他们对福音的爱和对基督的奉献。
并在讲话中指出,“锡尔巴尼亚斯岛的教堂和隐修院为我们的文化历史打下了基础。我们为此感到骄傲”。这一考古遗址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七世纪一个大约三十名隐修士组成的聂斯托洛隐修院。
出席大会的人士包括来自155个国家的传媒工作者,政治、学术界和民间代表共500多人,大家一同为推动一个新的关怀文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