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创世纪》记载,诺亚方舟之后的幸存者的后代都说同样的语言、同样的口音。他们准备为自己建造一座通天塔,不仅是因为害怕第二次大洪水的来临,更重要的是为了显扬自己的能力。
汶莱教区二月初举办关于天主教、基督教和正教的专题讲座。讲座的英文主题是「有甚么不同?」。我在该教区华裔主教的《Facebook》涂鸦墙上留言,为他们送上祝祷,并分享了我在工作中的一些经历。
五旬期一过,安息日后的第一天,耶稣的两位门徒走在去厄玛乌的路上。他们彼此谈论着这两天所发生的事情,耶稣亲自走近他们,并与他们同行,他们却没有认出耶稣。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谈论些什么事?”
在攸关生死存亡的决定性时刻,毅然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自己却勇敢地迎接死亡。这才是天地间真正的大爱,是义的最高境界。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阐明慈悲与纠正的关系,强调教会需要的不是污秽的金钱,而是向天主慈悲敞开的心灵。天主仁慈地纠正我们,即使我们对祂不理不睬。
在家里的一个纸箱中,不仅有哥哥们的家书,还有很多报纸和几本圣书。是的,那些就是“信德”。母亲每次远赴市里赶瞻礼就会带回来一些。虽然都是过去很久的,但对我来说却都是新的。
上午听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深受鼓舞,关于“正定教堂惨案”的历史事实,大家从历史资料的考证,或者材料的出处来源,都谈了很多,但确实还是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从历史层面还有研究的空间和证实的必要。
同时,教宗也谈到了出现的司铎娈童癖丑闻,痛心疾首地指出在神圣的外衣下却严重伤害了少年的心灵、并严重损害了其一生。教宗援引宾根的圣伊德嘉达的神视指出,圣伊德嘉达的神视中,教会的面孔上布满了灰尘。
今年76岁的他,和妻子居住在旧金山的一套一居室的出租屋里。他从来没有穿过名牌衣服,眼镜破旧不堪,手表是地摊上的塑料表,他没有自己的小汽车,出门都是坐公交,他曾经的公文包是个布袋。
“教会年”或“礼仪年”是一个新词,它是在德国路德宗的一牧师约阿纳,在1589年的一次讲道中第一次被使用。此词的使用显示出当时“世俗年”被认为是俗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