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钱穆先生说:“向往必须有对象,向往的对象是超我而外在的,对精神界的最高向往有宗教,对物质界的最高向往有科学,前者偏于情感,后者重于理智。
根据这一原则,大地所生产的以及人所能改变和制造的一切,包括知识和技术,都是为了人类大家庭及其全体成员的物质与精神发展服务的”。而且,教会训导“不仅是面向信徒的,也是面向全体善心人士的”。
根据这个原则,大地所生产的以及人所能改变和制造的一切,包括知识和技术,都被指定为了人类大家庭和其中所有成员的物质与精神发展而服务”。
因为今天的大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缺少的不是科技知识,也不是物质生活条件,而是人性化的关怀和爱护,于是从濯足礼衍化而来的教授为学生洗脚的仪式,就成为增进师生情谊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在这个物质主义的时代,商人利用圣诞节来赚钱。而人们特别是小孩子,想起圣诞节多会想起“收礼物”。但圣经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如果我们送礼物的目的,是为了表示爱心关怀,那是很好的,应该多多地送礼物。
痛苦不在乎物质的贫乏。贫穷人便是痛苦人吗?不绝对,古今中外无数个伟人圣贤,他们甘居贫穷,但乐在其中。有的是为了信仰;有的是为了政治;还有的是为了自己的追求而甘贫乐道。
教授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损失格外庞大:一方面是物质资源的毁损,另一方面是医疗卫生的崩坏。很多轰炸行动使用了所谓的贫铀弹,所以因肿瘤而死亡的人数呈现指数增长,为数众多的孩童深受其害。」
事事以孝爱圣父为心里的生命,成为与基督相合的生命,体验万物的美善,和万物赞颂上主;融汇人心的互助、互爱,因着基督而服务人群,使精神生活达到超越的境界;如此,方能建构人生的价值,这也正是基督所宣示的人生价值,是精神重于物质的
发展应以人为本,而不仅仅是对物质的无限多拥有。如果以生命为代价,那么GDP增长的意义何在?
在物质资源丰富的国家中也充斥着这恐惧。这种恐惧表现在许多人的狂暴和愤怒中,其极端的表达方式是恐怖主义。圣弥额尔是天主的战士,他把人类内心的恐惧,通过内在的搏斗转化为一种信赖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