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图书馆将于二零一七年,与北京当局共同举办中国古老手稿的展览。
1917年11月11日生于河北邢台威县张庄,1933年在赵庄小修院读书;1937年—1938年在景县修院就读;1939年回赵庄小修院教书;1940年—1944年在北京若石修院读神学;1945年经牛主教(
过了几天,我的六弟觉得喉咙疼得厉害,家人很着急,去北京301医院检查确诊是喉头癌。这一下,我们都吓坏了,权威医院诊断的没错,实在没有什么办法。六弟从小领洗,也是不进堂,不念经。
总会长查维斯讲道时,提及鲍思高的奇梦与中国的关系,指出圣鲍思高的遗愿是鼓励会士抱有牺牲精神、负起伟大的远象,「去到北京服务最贫苦的青少年,向未认识福音的百姓宣讲」。
我讲的这个故事,曾使教内教外的人都受到过震动。十多年前,市区召开过一次有万人参加的公判大会。在处决犯人的囚车上,有一个二十出头的小青年,忽闪着一对大眼睛,张望着围观的人群,大概是想最后看一眼他的父母。
(梵蒂冈讯)明报消息,梵蒂冈外长拉约洛表示,对与北京关系正常化感到乐观,双方建交并无不可以克服的困难。
初期教会被描述成一个「照料弱小病患的移动医院」。关于这点,教宗说:「对教会、对司铎的心肠和对所有信友来说,病患享有特殊地位。他们不该遭到丢弃,相反地却要治疗他们、照顾他们:他们是基督徒关切的对象。」
1925年母亲又生其弟,父亲在北京打工,母亲在家种地,照应孩子,虽然不富裕,但生活十分美满,弟弟三个月时噩耗从北京传来,父亲重病去世了,当时谢神父刚满4岁。
不过,赖于那时大明王朝的综合国力,使利玛窦华夏播教的成功与其派出国殖民扩张的意图南辕北辙。时至今日,反观利玛窦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与民众接受习惯的“中为洋用”的传教方式,是发人深省,很值得借鉴的。
四旬期和圣周期间,越南胡志明市总主教区各堂区的两千名青年学习了要理,准备领洗进教。在此期间,他们还同要理员们进行了直接的交流,提出了有关信仰和人生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