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个真正的基督徒非但不怕死,反而应天天准备死亡。这又怎么理解呢?一个基督徒,他拥有对主的信仰,全心听从主的安排,一心遵照主的教诲去生活,心甘情愿地背着自己的十字架,一步步走向死亡,他对死亡没有恐惧。
弥撒后,我和教友们在堂院布置马槽,不经意间,脸上有些许冷飕飕的感觉,当你刻意去追寻,它却隐得无踪迹,这雪很有情致。
有一种“世俗的悲哀会带来死亡”。但是,当他回想起基督对他的爱时,伯多禄的泪水便化作“按照天主圣意而来的忧苦,能产生不再反悔的悔改,以至于得救”(格后7:10)。
今天我们看圣经中《撒慕尔纪》上第18章,记载了以色列人的第一位国王撒乌耳的故事。他手下有一位名将,就是后来成为国王的达味。有一次他们出去打仗,大获全胜。
今天,一个整体文明的命运危在旦夕:一个文明在寻求、试图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生活,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出发,但更重要的是从文化方面,它必须选择一些方式来保护这份对天主的宝贵信仰、一个构成身份的重要元素。
教宗方济各从当天福音中耶稣讲的这句话出发,谈到金钱和俗世忧虑。他说,耶稣明确指出:金钱和俗世忧虑窒息天主的圣言,它们是田间的荆棘,阻碍土里种子的成长,正如撒种比喻中所讲述的。
一首传统的西班牙风格的赞美诗《渔人的渔夫》,歌词淳朴,曲调温馨:主,你瞧着我柔情万般,带着微笑将我的名轻唤,在那海滩,我舍弃我的小船,跟随你去寻找另一海洋。
有一位美国人,周末带着9岁的孩子去钓鱼,河边有块告示牌写着:钓鱼时间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止。一到河边,父亲就提醒孩子,要先读清楚告示牌上的警示文字,那位孩子很清楚只能垂钓至下午四点。
巴基斯坦最高法院驳回重审阿西亚·比比的请求,宣布被控告违反渎神法而被关押的基督徒阿西亚·比比无罪释放。她可以自由地离开巴基斯坦。
教宗本笃十六世8月21日上午在马德里的四风机场为第26届世界青年日主持闭幕礼弥撒之后,就在原地主持了念三钟经祈祷活动。他在念经前向青年们说:可爱的朋友们,现在你们要返回所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