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司铎主保圣维雅内神父简历1786年5月8日午夜,生于离法国里昂市约6英里的达地利。1806年受教于查尔斯巴莱——一位约55岁的教区神父。1809年10月6日加入里昂兵营。
使大家互相交流了意见,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与会人员意识到了第一,在家庭、堂区和教区范围内培植圣召的重要性。第二,修院和修会灵修培育的重要性。第三,尤其是修院和修会的成熟的人格培育,情感培育的重要性。
教宗提到本笃十六世在阿帕雷西达的讲话,他说“教会成长所依靠的乃是见证,是吸引力,而不是劝人改变信仰”。教宗说:“听到有人说本笃十六世是个保守者,这令我生气。本笃教宗是个改革者!
在十九世纪的奴隶贸易中,来自苏丹的圣女柏姬达(StJosephinaBakhita)曾多次被卖给商人为奴,多年来每天受尽虐待,最后皈依天主教让她重获自由与尊严。
当耶稣受难前几天非常荣耀地进入耶路撒冷圣城时,很多群众曾前呼后拥地高呼“贺撒纳于达味之子!因主名而来的应受赞颂!贺撒纳归于至高之天!”
最初来到艾滋病患之家的青少年都是罗马以外地方的人(罗伯多来自那不勒斯卡尔达雷斯,奇罗来自普利亚),他们在街头或罗马医院待了几个月甚至一年,因为他们出院后没人接纳。
天主曾劝勉以色列人出来传扬救恩,做救恩的管道流向万族万民,这是天主选民当做的大事,说:“你作我的仆人,复兴雅各伯支派,領回以色列遗留下的人,还是小事,我更要使你作万民的光明,使我的救恩达于地极。”
2007年11月21日圣母献堂日发自罗马宗座圣赦院院长史达福枢机执行长纪罗第主教(王愈荣译自2007年12月12日罗马观察报英文版)
尤其在圣诞节的夜晚或复活节的黎明,他总要发动教友出去传报主的降世与复活的喜讯:“现在,我们就是牧人和贤士(就是玛达肋纳和若望),我们要传扬主所带给世界的喜讯!”
友人彼而达认为,天主至公至义,有罪必罚,约伯之所以遭受这么大的苦难,就是因为有罪,他说:“天主岂能违背公道?全能者岂能屈枉正义?(约8:3)。也就是说:天主绝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