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信德之家牛效平神父学成归国
2009-08-07

对于中国教会未来的传教事业如何发展,牛神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近几年来,国内很多教区和堂区的神长教友对于福传的热衷令人欣慰,但还有一些教区和堂区没有行动起来,这就需要当地的神父、修女们牵头先动起来

不同文化背景对信仰及福传的影响
2009-08-21

第一位路过的青年问:女士需要帮忙吗?

菲律宾:亚洲主教大会起草圣体圣事文件纲要,吁弥撒礼仪改革须谨慎
2009-08-23

他说,在弥撒中使用舞蹈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很多表演吸引人们注视演员,提供娱乐或邀人喝彩。枢机指出:“人们参与弥撒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恭敬天主。”

《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
2009-08-26

特殊情况下,需要兼任另外一个宗教活动场所的主要教职的,应当由该宗教活动场所征得所在地宗教团体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逐级报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一件丝棉袄
2009-09-25

沈神父期期艾艾地说:“别人比我更需要。”原来沈神父把这件丝棉袄送给了没有防寒衣服的困难教友了。沈介民神父心里只装着教友,唯独没有想到自己,他真是我们的好牧人。

司铎的使命与职责
2009-10-30

要想想有些地方,因多年没有司铎,信友正焦急地等候一位司铎的来临,所以司铎为了天主的神圣事业,要用信、望、爱来武装自己,勇敢地去为主工作,到那些特别需要的地方去传播福音,让每一个人都能听到基督的喜讯。

做个合格的基督徒
2009-12-04

他知道“百善孝为先”,孝为行,敬为心,他会毕恭毕敬地恭敬至尊至敬的天主、他会至真至诚地孝顺双方的老人;他知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寒风中的人更需要阳光,他会用自己的拳拳爱心、尽自己的绵绵薄力,在贫困的莘莘学子心中播种温暖与光明

欲望与信仰
2009-12-11

托尔斯泰在1886年写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的小说里,也充分说明了这个观点。故事的主人公帕霍姆拿着全家积攒的1000卢布,为了从土地商那里拿到“一天可以走过的土地”。

澄清教友对弥撒献仪的误解
2010-03-29

(摘自陈介夫《圣事论新编》P141)天主教要理也重申“从起初,基督徒带来为感恩祭用的饼酒,也同时带来他们的礼物,为分给有需要的人。

假如没有耶稣(一)
2010-03-09

(二)耶稣对慈善事业的贡献主耶稣讲过「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路加福音10:25-37),训勉我们向有需要的人发挥爱心,不计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