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清明时节回家扫墓时,他的弟弟妹妹开始给他做工作,让他到堂里去看看,老崔也不吭气。有一天,他的妹妹和妹夫来串门,给他带来一些《信德》等教会报刊和圣书让他看。
那是我们家第一次过“圣诞节”,那是一个让我们永远难以忘怀的夜晚,也是从那时开始,每年,在母亲的带领下,我们都过“圣诞节”。
县医院治疗后,小梅的病情更重了,四肢不能动了,呼吸也开始困难,父母连夜将小梅送到呼市医院。医生诊断为急性传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几天抢救后,命是保住了,可她的四肢却瘫痪了。当时小梅只有12岁。
遗体告别仪式是在村大队书记的主持下开始的。
我又问:“明天的弥撒几点开始?”回答说:“明早6点,门外写着呢!”随后便不管不顾地把门关上了。
从山腰开始,设有十四处苦路像供教友朝拜、瞻仰、体会、默想主耶稣背负十字架时的苦难。山路盘旋曲折,部分路段异常陡峭,因而,徒步前行确是艰苦,确能体会到吾主耶稣当年背十字架上加尔瓦略山是多么的辛苦、艰难。
降生救赎的整个过程与完成就是从给天主起名字开始的。当我们去思考大司祭耶稣的祈祷时,实际上,我们会看到他把自己作为新梅瑟显示出来:“我将你的名已显示给那些你由世界中所赐给我的人”(若17:6)。
社会传播学会第七届会议于五月十一日开始,在圣母升天大学苏凡纳布美校园举行。与会者来自孟加拉、中国、印度、印尼、日本、韩国、菲律宾、斯里兰卡、台湾、泰国、美国及越南。
这支苦像是良十三世教宗时代便开始在圣周五礼仪中使用。礼仪中的耶稣受难史将由三位执事宣唱出来。圣周五晚上九点一刻,教宗将像往年一样,前往罗马市中心古斗兽场,带领在场和全球透过广播电视参礼的人士拜苦路。
也许是19岁的年龄带给我成熟,我开始反思:玛利亚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要如此恭敬她。但我心中又有十分清晰的印象——平时,我们都管她叫妈妈。哦,那好吧,让我起一个意向——体验圣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