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语祈祷不是常有的,如果有也当作正常的一件事,然而讲异语并不是在圣神内洗礼必须有的标记,异语是一个恩惠,在圣神内洗礼不一定要有说异语的现象,可能这是与“原始的圣神同祷运动”不同之处。
在那之前,我从未认识任何修女,后来她们把我引入了基督信仰,但更重要的是,她们照顾我这个人,照顾我这个还有点困惑、在寻找人生道路的年轻人。她们以极大的谨慎和关爱来做这些事。
卡卡和他的兄弟罗德里格的情况与大多酷爱物质生活的明星正相反,他们一直被强烈的宗教信仰精神指引着。
有时候,当我们满怀希望地信仰主耶稣后,我们的目的好像没有达到,我们也同样面对许多艰难困苦。这时候,有些人可能会像这两位门徒一样,选择悄然离开教会团体,甚至放下自己的信仰。
因为他们的确需要神父的陪伴与帮助。有哪个宗教像我们天主教这样,把信仰依赖于神职人员身上呢?缺乏神父的地方,教会就停滞不前了,甚至会消失。
据说,解放前黄果树本堂神父,为了把福音扎根于布依族人中,脚穿草鞋,身着长衫,学布依语与当地人打成一片。一个外国神父学中国语言尚且不易,何况布依族语言?这不正是我们今天福传的楷模吗?
我们可以随便进入一座圣堂,祭台上的圣号,祭衣上的符号,都以拉丁文字母作为信仰的象征。
在弥撒讲道中,封主教讲到:教堂是信仰的延续,是历史的见证,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建造教堂的辛苦,把我们的信仰好好地传承下去,把信仰融入我们的生活、言语中。
是它,凝聚着祖辈的信望爱,让信仰传递,让生命丰盛。它经历了民国的战火,依然挺拔屹立。文革的洗礼虽然毁坏了它的容颜,却未能摧垮它的脊梁。信仰自由后,满目疮痍的慈母母堂仍然以甘甜的乳汁滋润着子女们的生命。
这位斯里兰卡第一位圣人学习了当地两种主要语言,就是僧伽罗语和泰米尔语,以便与佛教僧侣建立友好关系。展览以信仰的脚步为主题。本堂神父说:我们展示了教会的源起。因为教会的历史是最光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