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饱受荒灾的年代,他曾身披蒿衣,脚穿草鞋,风里来雨里去,跟着爷爷一边乞讨度日,一边进堂参与弥撒。那时流行的是手抄繁体字经本,父亲虽然大字不识,但他却经常把经本带在最贴身的衣服兜里。
他是一位“无偿的施予者”,因他无私的爱德事业而得此称。他是一位“不寻常的神父”,将流浪者和小商贩视为朋友,走近塞维利亚少有人敢踏足的贫困街区中的穷苦之人。
教宗指出,天主首先爱了我们;我们对信德的把握源自天主对我们的那份寻找和等待的爱。教宗向家庭谈到信赖天主的重要性。耶稣曾说:我们不要阻碍善的东西,反而要帮助它,使它成长。
访谈中,他谈到了极度的孤单感受、对医疗人员和所有医院中的工作人员的感激,以及信德如何陪伴他走过痛苦而非逃避痛苦的经验。基奥迪神父指出,患上新冠肺炎是一个难忘的经历。
无家可归者穷人的目光改变与他相遇的人的生活方向,但需要有勇气注视那双眼睛,然后行动起来,不是根据我们的需求或意愿,而是基于别人的所需提供帮助。这是教宗方济各第7届世界穷人日文告的思想。
虽然明知眼前的输赢和下棋的胜负一样,在短暂的喝彩与掌声过后,什么痕迹也不会留下,但却非要用压倒别人的方式来抬高自己,借此满足转瞬即逝、如影飘飞的虚荣,让人称赞自己的智慧!让人惊奇自己的能力!
天气稍稍转晴,太阳从微风拂动的云朵间崭露锋芒。 我们无法读出广场上信徒的心,但是在场的许多人必定怀着感恩的心情。圣德恩典在教会生活中重现,为此而向上主献上的感谢之情,正是这台感恩祭的中心。
圣母的目光提醒我们温柔对信仰至关重要,因为温柔能预防基督徒的不冷不热;圣母的拥抱是治愈孤独的良药;圣母牵著我们的手走良善的道路。天主始终与人同在,这是新年伊始的好消息。
我为今年传教节撰写的文告,充分汲取了《默示录》中一段体现依撒意亚先知预言的话‘万民都要藉着祂的光行走(默21,24)’。这里所指的光是默西亚启示的、是彰显在教会面容上的天主之光。
四旬期是与耶稣一起进入“旷野”的时期。自5世纪以来,各种各样的四旬期守斋已经实行开来。根据早期教会历史学家苏格拉底的说法,不同地区的基督徒有着不同的守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