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既是一个人最早最好学习接受爱的地方,也是一个人首先应该回报爱的地方。把自己的家庭建设好了,我们才能去服务周围人和整个社会。第二,工作的服务。
接受或拒绝福音的态度往往会在人际关系中产生张力。在宗徒时代,最明显的冲突常常来自家人或朋友。那时候,信仰不被社会接纳,特别不为当权者相容,门徒们一直受迫害,家人或朋友怕受连累或“好心”而反对他们。
我们多少次听到有人说:「我接受耶稣,但我不要教会」,好像这两者间可以择一替代。然而不认识教会,就无法认识耶稣。不借着团体中的弟兄姊妹,我们无法认识耶稣。
蒋剑秋神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记:请谈谈您在海外教会的牧灵经验。蒋:1958-1968年我在台湾教会从事牧灵和教学工作。实际上教书的工作比较多,一般都是在中学教书的同时又兼职传教牧灵工作。
这是因为人在白天里,往往受到外界的大量信息刺激,或日理万机,或琐事缠身,接受信息的大脑无暇顾及一个初起疾病的微弱信息。
在思想上,他们受了日本军阀虚假宣传的影响,完全不明白中国真相,以为‘中国已赤化,普遍排斥日侨在中国的工商业,所以非派防不可’(注:太虚:《日本三千万佛教徒可起来自救救国民矣》,《
当然父母师长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因为他们是青少年的领路人和启蒙师。主基督说:你们是世界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隐藏的。
明代的陈士元在他的《梦占逸旨·古法篇》里说:“凶人有吉梦,虽吉亦凶,吉不可幸也;吉人有凶梦,虽凶亦吉,凶犹可避也。”而吉与凶,祸与福全是人自招的,不因梦的颠倒而颠倒。
无论哪次调遣,也无论是多么困难的使命,他都会本着服从的精神毫无怨言地接受。做牧者期间,他模仿圣鲍荣茂召开了教区全体大会,拜访了各个堂区,并以其一贯的谦和与朴实的风格受到整个教区信友的爱戴。
河南安阳教区的牛怀中神父在接受“信德”的采访时感慨地指出,多数地方教会对务工人员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应对措施十分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