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的阻碍啊!今天仍有许多阻力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而圣神却不断向前迈进。教会的方法是齐聚一堂,团结一心,彼此倾听,互相讨论,同声祈祷,然後作出决定。这就是所谓的教会众议精神,它表达出教会的共融。
教宗的要理讲授继续以基督徒的希望为主题,当天他引用圣保禄宗徒在《罗马人书》中提及的亚巴郎的望德,解释了望德与信德的密切关系,勉励我们在绝望中仍要坚持希望,效法亚巴郎,成为焕然一新的人。
主有无穷恩,常赐彼圣民。上主常会把丰富的恩宠赐给求他的人。这是我一位老朋友的口头禅,在生活中也无数次体验到他恳切求主所获得的奇妙恩典。
和我有什么关系?一概不问。只跟着进堂念经就算尽了本分。后来,随着信仰的加深,赖着圣神的引领和不断的寻求,我找到了信仰的真谛,走向了耶稣——我生命的主。
对美的热爱和对和谐的追求诚然是人之常情,但就以上所言,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在研究过程中,崇拜自然法则之美岂非科学家应该避免的“信仰行为”?
这要从一些最重要的问题开始:当今教会需要什么样的司铎?如何选择他们?如何培育他们?”准枢机俞兴植指出,这方面有个非常明确的答案,即最重要的是生活于天主圣言。
耶稣来临后,“对相信祂的人而言,死亡不再是一种著陆,而是一种起飞”。教宗府讲道神师坎塔拉梅萨枢机在将临期第二场讲道中,解释了“望德”及对今日时代的意义。
走得那样从容,那样安详,正像他在今年圣诞节晚会上唱的那样:不要留恋,不要思念……主是我所爱,别无选……孙老先生是一位极普通的人,他在这极普通的生活中做着极为普通的事,如今他离开我们了,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不普通的回忆
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公会议的文本用以下劝诫结束:“这些神恩,无论是更突出还是更简单、广泛的,都应以感恩和欣慰的心情接受,因为它们完全适合并对教会的需要有益”(《教会宪章》12)。
有一个小男孩因为车祸失去了双腿,巨大的灾难压在了他身上,他觉得世界一片黑暗,从此,他意志消沉,常常隔着玻璃窗看见别的孩子在跑来跑去,而他只能痛苦地坐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