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总统府的讲话中,首先谈到萨拉热窝在饱受上个世纪的残酷战争後,今日成为对话与和平共处的地方。
早在2013年5月,在陕西三原与张老师相遇,他和我谈了关于痛苦在信仰中的作用,及痛苦的存在意义。之后我在2014年5月去陕西凤翔看病之际,再次与张老师就这个话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谈。
那一年,在堂区与教友共庆逾越节教友们对耶稣的死亡及他对人类的爱,是用眼泪与痛哭声来表达。他们的信仰表达深触我心。他们给了我深入反省的机会,认识自己对耶稣爱的态度,及对爱的回应。受难始末记载:看这个人。
灵医会会士李智神父主持弥撒圣祭,并在讲道中分享圣国柏的精神与名言,邀请修女们继续应用在实际修道生涯中——跟天主宣发遵守福音的劝谕者就是过殉道的生活,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总不要失去对天主的信心
教宗解释说:耶稣愿意站在罪人一边,与他们为伍,表达天主的关怀。
此外,台北总教区计有七、八座教堂正推动重建募款工作,都需要理事们的帮忙与合作。
它是一种行走的生活,却常与牵着你们手的耶稣基督同行。我们知道稳定的家乡不是建立在事物、个人计划或雄心之上,而是以双目凝视基督的真牧人为牢靠依据。
他们确知:他们是直接、亲密并单独地与天主沟通,他们在手中拥抱他、注视他、与他交谈,他以无可言喻的爱从心底注视着他们;他们给予耶稣最大的喜悦和光荣,远超过天朝诸圣;他们蒙召,在世上,在他们本乡,获取数不尽的祝福
他说,马丁·路德全力遵守教规并做补赎,却未能感受到被接纳及与天主和好。他因此心中苦闷,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後来,他在圣保禄宗徒关於义人因信德而生活(罗一17)的启发下才获得释放。
耶稣踏入外邦人的境地——提洛和漆冬,在此境遇与一外邦女子辩论救恩的范畴。救恩及于本民族抑或万民,不仅仅是耶稣与宗徒时代的争论焦点,亦是日后教会讨论救恩达于教会抑或外教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