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启蒙时代的欧洲主要是由耶稣会士传播的。耶稣会士塑造的中国形象由17世纪的书信和专著策划,并通过它们日趋成熟,而且那些重要的专著在塑造欧洲人中国形象方面可能比他们的书信集更有影响。
一位来自伊基托斯(Iquitos)的“耶稣受难慕道修女会”修女讲述了在一个地理条件恶劣但民风热情的地区传教的巨大挑战。
他在讲话和提问中特别谈到移民的情况,这些移民从北非、从我们的教区启程前往西班牙、意大利或其它国家。他讲述了这些移民出发和抵达的情况、那些被囚禁者的情况,以及我们和当地教会对他们的帮助。
逾越节迫在眉睫,想必每位本堂神父和堂区负责人都在积极准备这盛大节日的到来,无论是外在的环境或教友的心灵。
圣女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圣祭讲道中,教宗方济各表示这是通过妈妈和祖母们的伟大工作传递的礼物、家庭中的那些女性们完成的伟大工作。也可能是一位家庭帮工、一位阿姨在传播信仰。
还有一位88岁的老爷爷一直没有联系到亲属,大地震给他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刚开始他很孤僻,吃饭也很少,有时不吃,通过我们耐心的开导,交谈,渐渐的吃饭好了起来,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虽然只有短暂几天的相处,
玛窦又名肋未,是十二宗徒之一,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天主的恩赐。他是犹太人,生于犹太的加利肋亚省,父亲名叫阿耳斐。玛窦小时受过良好的教育,成年后做了公务员,在葛法翁的税关任职。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0月11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表示,耶稣要求我们谦卑行善,拒绝表象和伪装做事。因此,我们要警惕化妆的宗教,因为上主的道路是谦卑的道路。当天教会纪念圣若望二十三世。
「表达天主对人的爱和人对天主的爱的歌曲是一项服务,有助于提升整个教会的信仰。」
(若10:27-28)今年的善牧主日、普世圣召节,与世俗间的母亲节,均落在相同的一天。善牧与天下母亲都一样,都是赋予生命的,但善牧所给予的“生命”,有如耶稣所赐的生命一样,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