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有的人是私下被人覆手祈祷,或在个人的祈祷中,求天父或耶稣倾注圣神,也得到同样的效果。有的人立刻得到神恩,也有的人要再经别人的覆手祈祷才能得到神恩。
虽然这样做不是一个长久办法,但当时个人能做的就是这些。1993年出国读书前,为继续资助一些孩子读书,就委托几位教友代为管理发放一笔留下来的经费。
首先谈一下我个人的收获:以前我有社交恐惧症,见到女生就脸红,通过老师的讲课和晚上的分享指导,我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社交恐惧基本消除了,也可以健康地跟女生交往了,有一种多年的束缚瞬间被释放的轻松
在圣母领报(路1:26-38)中,从玛利亚个人的经验、知识上的逻辑推理,以及考虑到个人可能遭受到的外在压力,她是不会接受天使的邀请而成为一位未婚妈妈的。
(《手册》73节)的确,社会的发展,神学的进展,环境的演进,个人的成长都要求司铎培育本身具有持续性,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次培育而享用终身。司铎培育必须是完整的。
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有不周之处敬请大家原谅。有不少人陷入情感的困惑,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走出困境?我想提出几点情感危机的标志,若有这些迹象,赶紧纠正方向。
大家知道,无论是国内教会代表团还是个人访美,只要到纽约玛利诺会,佳真妮修女都会热情接待,有时也会前去客人的住地探望,带领参观。
这样的基督徒生活,最后,只剩下“个人的事业”,以及对“个人的崇拜”,却不见天主的位置。
布鲁格曼(WalterBrueggemann)指出,这种“土地神学的两难”是旧约信仰的核心:当土地从天主的恩赐变为个人占有时,信仰容易从依赖转向自足,由谦卑变为骄傲。
该本虚拟图书一开首是教宗向信众的呼吁,不要做悲伤的男人和女人,因为「做基督徒永远不会悲伤」。它剪辑了教宗方济各这一年来的一些讲道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