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时时处处都在宽恕人,在世上为我们立下宽恕人的芳表。他被钉在十字架上,在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时,还不忘宽恕钉死他的人(参路23:34)。直到今天耶稣还在圣体圣事中与忏悔时宽恕我们。
当教友爱天主和教会时,这样的家庭善表自然而然地将爱德精神传给孩子,使孩子在成长中逐渐懂得爱不只是一种感觉、一种理论、一种模式,更是一种实践、一种作为、一种行动,一种贯穿于教友生活中的态度、意向、需求,一种为实现天主之爱而具体进行的活动
这种空间上的位移非但不能净化环境,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善治,甚至还可能因为管理部门的冰冷、生硬而加大社会的撕裂感。流浪汉在城市里的存在,本来就是一种客观现实,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消失。
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的善成为那些惯于做恶者的压力?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一个好的表率,让那些立恶表的人感到愧疚?
但作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我们则应在不断强化和坚定自己信仰的同时,还应胸怀坦荡地承受并宽容来自各方面的毁侮、欺凌与伤害,绝对不能针锋相对以恶报恶,如此才能将基督仁善宽厚的博爱精神映显出来,使周围人的仇视、
每一位司铎必须加强灵修生活,提高内修素质,树立善表,以实际行动圣化他人。今后的铎职之路还很漫长,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司铎,我们应无愧于“基督第二”的光荣称号,生活圣洁,行为正直,虔诚事主,终身不渝。
今天的人类如果要获得所渴望的善与真正的和平,也应该走这条路”。
一代善牧、一位谦和仁慈的老人离我们而去,心中顿感失落,悲痛的心情难以言表。
但愿基督徒常能立善表,本着互敬与对话精神携手合作,明认‘基督的门徒们彼此间唯一能有的竞赛,就是看谁能够奉献出更大的爱’(若望保禄二世2001年9月27日弥撒讲道)。
善牧有责任引领羊群,将羊群领到青绿的草场和水泉(参閲:咏廿三2)。牧人不能被失望和悲观拖着走。其次,奉献生活者也应克服不断抱怨的诱惑,不因他人的缺失、艰困环境和缺乏机会而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