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堂区应该使耶稣“尽可能容易接近”感恩祭是教友生活的“源头和顶峰”,也是每个堂区的“源头和顶峰”。因此,堂区应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使祂的子民与祂在一起。
由于愿意与政府合作,擅长多种语言,并具有国门以外的联系,他能够将政府认可的教会与普世教会和整个世界连接起来。他的牧灵活动也为当时的中国教会注入了活力,有助于其发展和繁荣。
这种对生命的渴望,在耶稣基督的复活中找到了真实与可信的答案。耶稣的复活不仅肯定了死后的生命,更照明了我们每个人死亡的奥秘。若我们的生活与耶稣紧密结合,忠信于他,我们就能以希望和平静面对死亡的过程。
“在我们的生活中贪婪和傲慢、贪求获利、积累和消费常常占上风”。四旬期邀请我们皈依,改变心态,如此让生活才有真理与美善,不是占有而是施予,不是积累而是播种美善与分享。
让人以基督为中心、由圣神推动,归向天父之内;让人获得一个更丰富的生命,身心灵都获得提升的生命;让人获得一个物质与精神、今生与来生、天上与地下并重的生命;让人获得一个整合的生命:信仰与生活、宗教与社会、福音与文化结合的生命
德国埃森的奥弗贝克主教(Franz-JosefOverbeck)率团访问香港这姊妹教区,他期望埃森与香港两地教会维持友好关系。
我们的比喻围绕三个人物展开:牧人、迷失的羊和其余的羊。然而,采取行动的只有牧人,羊没有。善牧因此是唯一真正的主角,一切都得仰赖祂。
他一再利用这些独处来与自己的根源接触,因为在独处当中,他体会到和天父单独的相处。在人群当中的耶稣是很孤单的。
战争成为事实,突然之间,我们对“疫情后世界”的憧景与希望,一下子破灭了。在历史的黑暗中,人性最坏的一面总会浮现出来:暴力,狂妄自大、自我与自私,在我们个人领域中出现,不幸地,也在世界舞台上出现。
他向他们表示,任何一种疾病或精神痛苦,都能让我们认出人类生命的神圣价值和基督受难的标记。基督的受难推动我们怀着爱去呵护受苦的人,并捍卫人性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