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本次避静的几位修女、教友、望教友共60多人。
今日,遣使会大家庭有100多个分支,由司铎、修士、修女和平信徒组成。无论他们属于哪个团体,其使命都是一样的:参与和推展慈善工作,协助司铎及平信徒的培育。此外,教宗也提到“仁爱修女会”。
圣座新闻室于6月13日以直播形式召开记者会,介绍了本年度的穷人日文告,主题为「向穷人伸手施惠」(参阅:德七36)。旧约《德训篇》的睿智劝言贯穿了第四届世界穷人日文告。
唯一的1位逾百岁的司铎(山东)1920年出生于山东省枣庄,1947年晋铎,1948年在圣言会发愿的郭夫德神父(兖州教区),亦名郭富德、郭福德。
敬畏之恩:按圣多玛斯的见解,认为完成满全望德的恩赐,就是敬畏上主。最重要的是能注目于天主,次要地能辅助及稳固节制的美德。
还有一些口传可以追溯至后宗徒时代,因此这也包含着一些最为可信的信息:巴勒斯坦犹太人的《塔木德》陈述,他是童贞玛利亚父亲的兄弟,也就是耶稣的外公。当时的罗马法律允许罪犯的亲属取其尸体,为其埋葬。
(《依撒意亚先知书》11章6—9)“第七诫(天主十诫)要求尊重受造界的完整。动物、植物及无生物都是自然地导向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公益。宇宙的动物、植物和矿物资源的使用,不能脱离道德的要求。
按照当时的情况,会堂长属于正统的犹太信仰,属于标准的犹太人;而主耶稣和祂的门徒们,是草根阶层,所以,常常遭到当时的法利赛人和撒杜塞人等的轻视和非难。
教宗八月十九日出席世青节活动时,会晤当地一批年轻修女,指出献身生活是「福音激进主义」(gospelradicalism)的一种形式,有助回应人们对宗教的健忘。
来自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香港和台湾的六十几位主教、司铎、修女和平信徒等礼仪专家参加了这一由台湾地区主办的论坛,着重探讨天主教丧葬礼仪与本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