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的共融,是基督徒的显著标志。我们从初期的教会历史得知:在基督徒身上,外邦人看到所存有的爱德,就说:这些人,如此相亲相爱!如此相互关怀!不仇恨,不说彼此的坏话!这真好!
从纳匝肋圣家的例子,学习在家庭祈祷,可使「儿童从幼年,通过教学和家长的典范,学习感知天主的意识,活在天主临在的氛围中。一份真正的基督徒教育,不能放弃祈祷的经验。
现时,她名叫嘉大肋纳修女(SisterCatherine);虽然不同名称,但仍是同一个人。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一篇访问修院的文章中,嘉大肋纳修女形容这个选择为「激进」和「反现代文化」。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最后一次公开接见活动中表示:我不远离十字架,而以新的方式留守在它一旁 教宗本笃十六世2月27日上午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主持了任职期间最后一次周三公开接见活动。
伯多禄便拉耶稣到一边,谏责他说:主,千万不可!这事绝不会临到你身上!耶稣转身对伯多禄说:撒旦,退到我后面去!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所体会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
在纳匝肋到白冷这段漫长劳累的旅程之后,他目睹了默西亚在马槽的诞生,因为「在客栈中为他们没有地方」(参阅:路2:7)。
我们看到,在伯多禄的网内也会找到劣鱼。我们看到,人的软弱也存在于教会内,教会这艘船在逆风、威胁它前行的风暴中航行。教宗讲述说:1962年10月11日,我也在圣伯多禄广场上。
全球7万多名青年上个主日齐聚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庆祝在当天举行的坚振圣事日,整个罗马城都被这一喜乐气氛所感染。
他就是公博尼会的维尔多夏神父。这位神父从1994年起在埃及生活,担任开罗的阿拉伯-伊斯兰研究以及与天主交谈课程的主任。他每个主日都到扎巴利恩城地区,将天主的圣言带给那的穷苦居民。
教宗方济各3月28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在要理讲授中论述了逾越节三日庆典的意义。教宗表明,这3天的庆典纪念唯一伟大的奥迹,即主耶稣的死亡与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