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愿意受苦受难,在信仰中受苦好像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天主怎么没有保护我们呢!然而,所有的艰难困苦都有信仰的价值和意义。主耶稣基督在面对艰难困苦时,祂选择了受苦,而不是妥协或逃避。
六、保护弱小者(申24:17–22)问12:为何经常提到要照顾“外方人、孤儿和寡妇”?答:这是圣经中最常被强调的义务之一。因为这些人在社会中最弱势,最容易被忽视和剥削。
他们可以显示他们的慷慨,去认养被遗弃的儿童,或者去完成对别人的一些很费精神的服务(教理2379)。所以,今天社会上为得到子女而运用的人工受孕,都是对生命的极度冒犯,是教会所不能允许的。
在印度传教期间,沙勿略在街上摇动手上的铃,以召集人们听道,他也探望病人及教导儿童要理,并向教外人士福传。每到新的地方,他必与当地人共同生活,吃的食物与穷人一样,夜间睡在地上。
在加尔各答,我们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姊妹和弟兄为区内最贫困的人——被人离弃的人、没有人爱的人、患病者、垂死者以及麻疯病人和儿童——工作。
我们看祂那双治愈人们的手;看祂那双降福儿童的手,那双覆在人头上的手,那双被钉在十字架上、永远带有伤痕、作为祂随时愿意为爱而死的手。现在我们可以做祂所做的:把面饼拿在手中,让面饼借着祂的话改变。
现在,韩国大邱一所幼儿园内出现了4岁儿童被确诊感染的情况,金浦还出现了一个16个月女婴的确诊病例。
痛苦、罪恶、不公道、死亡、尤其是当无辜者遭到打击,例如战争、恐怖行动以及疾病和饿中受害的儿童,这一切难道不叫我们的信德受到严重的考验吗?
痛苦、罪恶、不公道、死亡、尤其是当无辜者遭到打击,例如战争、恐怖行动以及疾病和饥饿中受害的儿童,这一切难道不叫我们的信德受到严重的考验吗?
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请求国际神学委员会考虑未來得及受洗礼而夭折婴儿的命运问题当时的国际神学委员会之议长若瑟•拉青格(即本笃十六世)厌恶灵薄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