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嘻嘻哈哈的人,常常是浅薄的人,永远不能发觉天性中的弱点。忧愁是天主的犁耙,像掘土一样的掘到灵魂的深处,使它多结果子。
记得常常有几位婶子大娘提着一个布兜来“串门”,进了教友的家门说话就开门见山:“×××家有了病人(困难),挺可怜的,大家帮帮他们吧!”就这样挨门挨户去说、去收。
但让我们头疼的还是袁神父在印刷费上的计较,尽管我们搜集了许多印刷厂家的价格作比较,但袁神父还是要亲自过问价格,能便宜一点是一点,我常常被搞得很累。我也纳闷,这位神父这是干嘛?
从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几乎所有的真爱(以区别虚情假意伪装欺骗的爱),无不伴随着相应的牺牲:母亲为了把好鱼肉留给孩子们常会说:“妈妈最爱吃鱼头”;将朋友从五楼送下来,早已气喘吁吁的胖子,为了不让朋友觉得不好意思
自1985年来常后,随即将教堂前七音简陋的平房扩成现在的“天乐方旅馆”。这样既解决了教会的自给自养问题,又方便了远道来常参祭教友的食宿问题。
莫小米在《门后的风铃》中讲到这样一件事,说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
(若10:16)此外,耶稣还用葡萄树和树枝的比喻,强调门徒要常与他,以及他们彼此间团结共融。“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条;那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的,他就结许多的果实,因为离了我,你们什么也不能做。”
从得了肺癌以来,虽常进医院、常吃药,可病情一直不轻不重的。每次去医院,医生都偷偷地对我爸说:“真是个奇迹!瘤一直是核桃般那么大,还没有扩散。”
不错,今世,我们没有常存的城邑,而是在寻求那将来的城邑(希13:14)。偕同圣母,进入她的玫瑰秘园,就是寻找将来城邑的一个步伐。
我也提出要接近人们、常与人们接近,正如伟大的主教圣人们教导我们的。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他的自传中也说:“我一直努力做个接纳他人、常与他人接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