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依撒意亚先知书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希则克雅害病要死,天主让依撒意亚传话给他,说他不能久活了,快料理家务,希则克雅遂放声大哭恳求天主。
教宗表示,我们生命中存在著邪恶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只要我们翻开历史的篇章,就会看到“多么令人痛苦的目录,我们在这世界上的生存经常是一种失败的冒险”。邪恶的存在有时“似乎比天主的慈悲更为明显”。
为了加强教会的信息交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由本地教会的通讯员撰写新闻,可以准确反映事实且能避免误解。
教宗表明,人类今年7月29日便已消耗完整个年度的自然资源,这个事实令他深感震惊;再加上冰山融解、海平面恐怕会上升、海洋塑料垃圾增加、滥垦滥伐,以及其他严峻情况,这一切都让地球处于“全球紧急状态”。
嫉妒的人“无法看到真相”,只有“一个非常有力的事实”才能让他睁开眼睛。撒乌耳就是这样的人,他凭著幻想在嫉妒的驱使下“认为达味是个凶手和对手”。
这位神学家接著表示:「我们跟随本笃十六世的步伐,从一个事实出发,即:生命各方面的人类学观念,包括婚姻观,都取决于信德。
而慈悲具有相互性,这一事实表明,我们需要转换角度。然而,单凭一己之力,我们做不到这点:我们需要天主的恩宠,必须祈求这份恩宠。
圣波利卡普(69-155)清晰地将执事职务与救主基督服侍人的事实相连起来:“愿他们(执事)在成为众人之仆的主基督的真道上行走”(《致斐理伯人书》)。
教宗指出,恰恰是在失望之际,《玛窦福音》提及「一个著实令人惊讶的事实:耶稣并未向天父抱怨,却献上了赞颂」,因为祂向小孩子启示了自己(参阅:玛十一25)。耶稣为什么献上赞颂呢?
这三位圣德的女性在但丁朝圣旅程中的不同阶段陪伴着他,这个事实表明“我们无法靠自己得救”,而需要“能以智慧和慎重的态度扶助和引导我们的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