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改是一项恩宠,是天主的眷顾。教宗从当天礼仪选读的经文,圣若望《默示录》的段落以及耶稣与匝凯的相遇谈起,讲解了悔改的主题。
这让我想起了前年圣诞节前夕,我也是站在长长的队伍中等候告解,我的前面也不止一次出现过插队办告解的行为,我觉得这和社会上在车站插队买票、在超市插队结账、坐公交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一样,都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有一年的春节晚会上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很多老人的心声,也唱出了儿女对父母的孝爱之情。
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家庭暴力与民族冲突中,有人企图以暴治暴,他们却换来了暂时的和平之后的更大的伤害。而小耶稣来到我们中间就是为了让我们彼此放下仇恨,他没有以暴力征服世界,却以无私的爱征服了世人的心!
这是教宗第三次与他在圣座部会的合作者们一同避静,主讲者是加尔默罗会的塞孔丁(BrunoSecondi)神父。2月24日的默想主题为「自由之路」。
这是教宗第三次与他在圣座部会的合作者们一同避静,主讲者是加尔默罗会的塞孔丁(BrunoSecondi)神父。2月24日的默想主题为「自由之路」。
送埋前,我想走近棺材,看父亲最后一眼,但是被年迈的大姑父挡住了,他流着眼泪说:娃啊,不能看。姑父拿了毛巾,抖着手,擦棺材里父亲的脸,叹着气,老泪纵横。我站在旁边,看着,啜泣。
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是发生在一个都市的教堂里的故事,它让我对祈祷有了新的体验。这个教堂只有一位神父,由于教堂位于都市,什么样的人都会经过,他很认真地工作,把圣堂整理得干净整洁。
因为耶稣也提到史逻亚塔的倒塌,造成许多人伤亡,我想人们一样问了耶稣对那悲剧的看法。他们想知道,该怪责谁呢?比拉多(压迫者)?或加里肋亚人(制造事端者)?还是悲剧中的亡者(罪人)?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渊源甚久,而儒学的孝道则为整个道德体系的核心。孔子在《孝经》的开篇就说:“孝为德之本”——孝是其它德行的出发点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