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调动本是很平常的事情,过往每每神父调动,必兴师动众,送的隆重,接的排场,场面壮观,好像不如此不足以表达那份感情。新规定,至少可以约束一下这样的风气。
惜别是痛苦的,当神父把耶稣受难前的“最后晚餐”和“给宗徒们洗脚”的情景再现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离别的痛。神父谦卑地俯下身子给12位男教友洗脚,他轻柔的动作,谦虚的眼神都让我感动。
教宗方济各期许人们不要停下脚步,却要关怀他人的呼声,必要时改变方向,适应各种处境,以缔造更好的世界,谋求公众福祉。这是教宗方济各在写给意大利天主教会第49届社会周的信函中所勾勒的社会愿景。
前天,车子突然出了点小故障,我站在喧闹的街头不知所措,脑海里迅速搜索着该向谁发出求救。大礼拜天的,真不好意思给朋友添麻烦。
记忆的大门打开了,我不由得想起了她的好多故事。去年冬天,接到老父亲生病住院,我星夜兼程,赶回老家,挤进拥挤的电梯,忽然,一个似曾相识的面孔出现在电梯里,而她也在目不转睛的端详着我,啊!
微博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你是否也会恍然大悟:哦,是这么回事
1945年,我的外祖父是一名木匠。有一天,他正在赶着做一批板条箱,那是教堂用来装衣服运到中国去救助孤儿的。干完活回家的路上,外祖父伸手到他的衬衫口袋里去摸他的眼镜,突然发现眼镜不见了。
大家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去看望各个院里的老人,并送去了节日的问候和礼物。老人们捧着礼物,都很喜乐,特别是看到有那么多年轻的孩子们,更是高兴。
为了禧年而来到罗马的修生不仅是朝圣者,更是希望的见证人,“在教会生活内为希望的火焰添加燃料”。教宗良十四世6月24日上午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接见这些修生和他们的陶成者,在要理讲授中如此表示。
自己平日里那些“爱主爱人”的豪言壮语究竟表现在哪些地方呢?那些头头是道的高尚理论究竟落实在哪一方面?再绝妙的文章,再响亮的口号,如果没有具体的行动,究竟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