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稣基督的形象中,在他的整个生命和使命中,在他的死亡和复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天主圣言以及生活天主的奥迹。这就是天主的样子。
有两条道路,一条是生命之路,另一条是死亡之路;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基督徒!你该认清你的尊严,你现在分享天主的性体;不要自暴自弃,再回到你旧时的罪恶生活中去。你要记住:谁是你的首领?你是谁的肢体?
不能原谅就像癌症般死亡的毒瘤,它会从里到外地侵蚀你。这种侵蚀到了一定程度,以至于玛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她开始问自己到底是谁,不能做到去原谅对方。
作为一种灵性,它至少涉及三个方面:与天主建立关系,将自己的经历与基督的经历结合在一起,特别是耶稣的受难、死亡和复活;打造社会记忆力,争取摆脱眼前利益的束缚;建立充满希望的社会,共同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但在受难的基督身上,他意识到真理之美也拥抱冒犯、痛苦,甚至是死亡的至暗奥秘——只有接受痛苦,而非无视它,才能寻见真理之美。当然,古希腊世界也意识到“美与痛苦有关”。
总司库法雷尔枢机在三位枢机陪同下一起宣布教宗的死亡消息然后,开始查封程序:按照该手谕第17号的规定,“总务(总司库)枢机也要查封教宗办公室、寝室,平常住息的地方可以维持开放(大概指饭厅衣柜室等——译者注
夫以中华人口之众,超于世界任何民族之上,文化最古,且曾有伟大光荣之历史。若按公理及秩序,努力前进,则来日发展诚未可量也。
年轻教会发扬了信仰、文化和成长中生命的精华,与较古老教会所发展出的不同。在我看来,古老教会和年轻教会之间的关系就好似社会上青年人与老年人的关系:他们一起建设未来,青年人用气力,老年人用智慧。
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圣经《玛窦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玛17:2),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说著大意相同的话。
在这风风雨雨的百年里见证了中国近代和现代的历史:晚清、民国、抗日战争、国内解放战争、文化革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