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4日晚十点左右,在罗马伯多禄大殿提前举行的圣诞子夜弥撒中,一位红衣女子突然翻越栏杆急速扑向教宗本笃十六。在人们的惊愕之中,行走中的教宗被这位“超级粉丝”拽倒在地。
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家妇女,高个子,大脚板,说话嗓音洪亮,做事雷厉风行,她那颗慈善之心,在周头村有口皆碑。邻里不和、弟兄分家、婆媳吵架,她闻讯必到,站在“公道”二字上,训斥加开导,很快云开雾散。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教友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慕名来朝圣。有一位修士就读于这座修院,修士年龄不大,是不久刚从几千里之外的一座城市来此修道,从小他就受到本堂神父的重点培养,可以说是修道志坚。
父亲自有了生存的能力后,仁慈堂就介绍他到一家毛纺厂工作,后来又找到一位几代都是教友之家的姑娘成了家,有了我们姐妹几个。
这本书比较全面真实地写出了一位修道人的成长历程,重点是神学院毕业后到晋铎前后,作者十几年的生活体验和心路历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没有死抠信条,套用神学名词,泛泛而论。
他是一位先知,在天主及众百姓前,行事说话都有权力……然而,他却被钉死了,埋葬了……我们原指望他就是那要拯救以色列的。
4月3日当天,教宗还授权给圣部颁布其他法令,内容涉及另外4位新圣人、一位真福和8位上主的仆人及婢女。 三位新圣人都致力于为弱者、原住民少数群体和传教使命服务。
4月3日当天,教宗还授权给圣部颁布其他法令,内容涉及另外4位新圣人、一位真福和8位上主的仆人及婢女。 三位新圣人都致力于为弱者、原住民少数群体和传教使命服务。
以下是弥撒讲道的全文:在第一篇读经中,我们听到有一位大司祭能够同情我们的弱点,因为祂除了罪以外,亲身受过各种试探(参:希四15)。耶稣同我们一样。耶稣同我们一样生活。
前面一位刚放学的小女孩,不知在张望什么。从安全考虑,我摁了一下喇叭。 小女孩有瞬间的惊悸,然后回过头,恶狠狠地瞪着这边。我清晰地听到了她骂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