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喜欢上了背圣经,背过了玛窦福音,若望福音我也正在努力。通过这样的背诵,我不断地品味圣经中所蕴藏的一些道理。就如耶稣说:涌到永生的水泉,它成为我不断学习圣经、运用圣经、决志走信仰之路的无尽动力。
当天的福音记述了人们掀开屋顶用绳子把瘫痪病人吊到耶稣跟前的信德举动。教宗对此表示,信德若是真的,就会给予我们真希望,促使我们不断冒险。人们跟随耶稣是为了自己的益处,或者为了得到一句安慰的话。
次日,我和丈夫同时领洗,加入了教会。当时很高兴,不懂得深奥道理,对主也没有那份爱。直到12月29日,参加了李宝富老师在杨各庄教堂举行的4天避静后,才认识了天主和他的大爱,改变了我的人生。
友爱和热情的团体生活能激发那种愿意全然奉献於天主和福音的渴望。在哥伦比亚充满矛盾和自相残杀的暴力中,圣召也在成长。教宗指出:天主也在这危机中继续不断地召叫人!
溏沽教会的繁荣发展,也是这里的教友们努力成果,他们在平日的信仰生活中确实履行着领洗时在天主台前发下的誓言,在没有任何怨言地宣传福音,在坚守着自己的本分。
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是造成中国天主教之所以长期不能快速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它使我们的教会蜗行牛步旷日无为地踽踽独行。
为了让圣经班的学员得到更多的锻炼,在每天早上弥撒中宣读福音后,安排一位学员上台证道分享,结合自己的信仰经历,为福音作了美好的见证。
《若望福音》记载,耶稣肯定了这一点,即望德绝不叫人失望。因此,教宗引用福音,解释说:「『凡父交给我的,必到我这里来。』这是望德的终向,也就是走向耶稣。『到我这里来的,我必不把他抛弃于外。』
当天的福音叙述耶稣使纳因城寡妇的独子复活的事迹(参阅:路七11-17)。看到一个送葬的队伍,死者是“他母亲的独生子”,耶稣就“动了怜悯的心”。
天主亲自带领,借助伯多禄、保禄等宗徒的“宣讲”向外不断福传,扩展教会,这并不是人的能力而是主的旨意。我也深刻的领悟到传福音是要吃苦、受迫害,需要密切配合天主的意愿,时常顺从圣神的引导面对种种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