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章节中教宗在阐述了耶稣的大司祭的祈祷之后,接着便将笔墨着重在最后晚餐上,对这个在对观福音和若望福音中关于耶稣受死日期存在争议的主题深入反思。
教宗本笃十六世于10月23日,普世教会庆祝世界传教日当天,在圣伯多禄大殿前的广场上举行隆重弥撒圣祭,为三位真福者宣列圣品。
太古楼之友成员卢广发曾跟随明神父到南丫岛传教,在弥撒上担任辅祭,他说这份礼仪生活和传教经验,让他一直延续祈祷习惯,昔日我们从西环乘船到岛上服务,其时很多山路仍未开通,需要攀山涉水。
这位大姐告诉我,8月15、16日在土台子举行圣母升天及本堂主保瞻礼,说这样的重大集会一定不能耽误,况且有主教主礼和多名神父共祭。因为15日那天下雨,我错过了弥撒。
不一会儿,一群大学生陆陆续续进入圣堂,并井然有序地在圣堂前排跪凳就座,一位个头不高、却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年轻教师站在祭台前开始了他的授课。
全体学员听了白神父的介绍,在场的B班学员都泣不成声,然后在方主教避难的窑洞里由宋神父和白神父一起奉献了弥撒圣祭。
这便是教会和它的司祭们与教友们一起热心追求世界上所有人精神与物质幸福的努力,过去如此,将来也要继续如此。”
我们还该明确,耶稣是在经受许多折磨、许多苦难,被长老、司祭、经师弃绝杀害之后才有了复活的光荣(玛16:21;谷8:31;路9:22),所以我们也该先为爱天主而承担责任、承担劳累苦辛,“参与他的苦难,相似他的死亡
在老的圣堂翻新过程中,那些具有特色,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柱石、门、雕刻的横梁、字画等,还有旧的圣体柜、祭披、弥撒经书、圣爵、提炉、烛台等都是值得我们重视并善加保存的。
在神父教友共同努力下,慢慢的教友多起来,在教友家里举行弥撒圣祭已经显得有些拥挤,张神父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修建教堂。只有建成教堂,那才有教会的标志,有教友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