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格后11:22-33)赖利·柏克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你的钱财》一书中指出,在《圣经》中至少有七百句话,和耶稣说的故事里的五分之二,是有关于金钱和资产的。
根据由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共同执行的研究计划指出,早在幼稚园时期,人类是否相信神,以及其封闭或开放的宇宙观(创造或自然形成)早已形成。
教宗进一步为读者指出,没有真理,人就无法领悟生命的意义,任由强势来支配。最终,在比拉多身上,对法律的实用主义的解释占了上风,让真理在求安定的力量前被牺牲掉。
弥撒讲道最后,教宗解释当天弥撒的福音,指出昔日门徒是如何欢喜地见到复活的主,不只因为这个朋友是失而复得,还有更多﹑更重要的原因。教宗说:因为这位曾经失去的朋友,不来自随便一个地方,而是来自死亡的黑夜。
梵二文献指出:真正的传教寻求机会,以言语来宣扬基督,为外教人宣讲,为教诲他们,坚强他们,鼓励他们更热忱地生活。‘因为’基督的爱催逼着我们。
学者陈漠指出:当丧失了多元化的价值观,成功只能用一种评判标准来衡量的时候,也许有人成功了,但整个社会只能充斥压抑和失败。
教宗在他的要理讲授中指出:加尔莫罗会的圣女埃迪特•施泰因在受迫害的时期为我们作了这一见证。
教宗指出,圣咏第22篇是一则悲伤感人的祈祷,将我们带到耶稣的十字架前,让祂的苦难在我们眼前重现,分享祂复活的丰厚喜悦。 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麽舍弃了我?你又为什麽远离我的恳求,和我的哀号。
教宗指出,畏惧与喜乐、人灵魂的光明与黑暗,都在天主稳定的行动中找到答案。天主的行动往往是在预料之外来到,是人所无法想象的。教宗继续说:天主在人的历史中行奇妙的事。
谈到区外的福传工作,陈副主教指出明神父亦与居民到南丫岛传教,建立圣堂和学校。与此同时,早年教区曾把南丫岛划入露德圣母堂管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