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这份信仰,基督徒蒙召照顾近人,尤其是许多困顿的“旅人”,包括“身体受伤”的穷人、被边缘化的人和移民,以及“心灵受创”的孤独的人和失败受挫的人。
他强调,在教会内没有不走出去的使命;第一个应当跨越的门不是祭衣室的门,而是自我的门。然而,若没有祈祷,走出去也枉然。如果我们对自己所宣讲的福音缺乏热情,我们的话怎能令人信服?
可竟然是受过现代文明熏陶的大学生组织的,就难免让人啼笑皆非了。又文化是潜移默化的,公共场所的表达其实主要是向政府喊话的,把公共场所表达用于文化传播,真的有用吗?靠示威、胁迫能改变一个人的信仰吗?
站在古老的石碑前,翻译介绍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珍贵资料,是缀在丝绸之路这条五彩丝带上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是国宝级文物。于唐建中二年(781年)景净撰,吕秀岩书并题额。
教友都认为神父是一个有工作能力、做事公平合理的,是一个正直的人。来教堂两年的时间,他尽职尽责,没有特殊事从来没休息过。弥撒讲道非常认真,耐心讲解圣经,知识文化有很高的水平。
护士的作用不可替代,他们是各种各样关系的交汇处,这些关系需要得到关切、专业知识和安慰。教宗特别提到一位对他的痊癒至关重要的一位修女。教宗说:如果你们允许,我愿意向一位护士致敬,她拯救了我的生命。
后来,我们姐弟到了婚嫁年龄,奶奶为了信仰的缘故,将我也嫁到了一个教友多的大堂口中,然而让奶奶失望的是,我并未因此而增长了信德,反而对于无聊的信仰生活,愈加强烈地反感,再加上生活中的烦恼,事情的不如意,觉得恭敬天主并没有多么大的用处
后来,我们姐弟到了婚嫁年龄,奶奶为了信仰的缘故,将我也嫁到了一个教友多的大堂口中,然而让奶奶失望的是,我并未因此而增长了信德,反而对于无聊的信仰生活,愈加强烈地反感,再加上生活中的烦恼,事情的不如意,觉得恭敬天主并没有多么大的用处
一个名叫阿莉切(Alice)的少女讲述了她祖母过世的哀伤,以及她后来如何把悲痛转化成给他人的礼物。
但作为一名教友我常常反思自己,如何在短暂的世俗时光里做到敬主爱人,保持自己的信仰?今天是伯多禄王会长三周年纪念的日子,三年前的2020年9月9日天主将他由人世召回,他在世历经八十二个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