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是救恩的圣事,教宗方济各因此表示,教会必须永远是开放的天父之家。教会不是个海关,而是慈父的家,任何一个生活艰辛的人在其内都有席位。教宗也说,圣事的门也不该因任何一个理由而关闭。
这虽说是天国的救恩计划,但对这个妇女而言,无疑是一碗闭门羹。然而这盆冷水并没有因此而熄灭她信德燃起的火焰,她当即双腿跪地苦苦哀求:“主!救救我吧!”
耶稣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困难时刻和最阴险的诱惑,祂内心的安宁不是超脱,也不是无动于衷或超自然主义,而是信赖地将自己交付于天父和祂施予救恩、生命和慈悲的旨意;在所有的使命中,祂都经历了‘做自己的事业
(三)执事在圣秩中的定位:《指南》引述:「圣秩又以崭新和特定的方法,让执事进入基督的奥迹、教会的奥迹、和全人类救恩的奥迹。
去年,马克思枢机在他的教区成立了「希望与救恩」公益基金会,其宗旨是为所有性暴力的受害者提供「治愈及修和」。枢机决定将他大部分的私人财产捐赠给这个基金会。
《福音》所叙述的他的每一个行动都点明了‘天主使人增长’,天主在‘添加’,也就是说,天主设法将祂的救恩计划向前推进”。
教宗最后写道:“我们凭着信德坚信,如果我们不松懈,到了适当的时节,必可收获,以坚忍的恩典,我们必将获得为我们和他人得救恩所应许的财富。”(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天主选择老年的特恩来照料这"处于危险世代的未来",以诺厄"这个结果实的老年典范"为榜样。
我们知道祂已复活了,但仍然处于“真正相信”的过程当中,就是让祂的临在充满心中的空虚,并让祂的救恩与救赎革新我们的人生。虽然内心还有黑暗与空虚,不过今天可以喜乐地同唱“亚肋路亚”。
而圣神往往在礼仪中、在救恩澳迹的纪念,特别在弥撒圣祭中,更新及治愈我们的记忆。在这里,特别要澄清一点:对我们基督徒而言,“纪念不但意指回忆往事,也是宣告天主为人类所完成的奇迹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