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届全球天主教传播组织大会的一个重要主题:传播不是某种表面的工作,也不是简单地传递现有的讯息。传播涉及每个人与他人交际的能力,并且藉助传播技术来探索某些重大问题,如同今天在互联网中所发生的那样。
其中一位朋友站起来说:“神父不是人,神父是神啊!”当时,弄得大家哄堂大笑,我也很尴尬。不要说这些慕道者,包括许多教友对神父的身份都不够了解。那么,神父到底是人?抑或是神?
教宗本笃十六世昨天9月19日在冈道尔夫堡夏宫的宗座大楼接见了前来述职的印度主教们,他在这个机会中邀请在印度的天主教会继续接纳所有人,尤其是穷人,在社会中推动正义和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雷神父曾说:有志神修的人,应有容人的雅量,聆听人的诉苦,容纳人的牢骚,不轻易顶撞人,对人表同情,都是很高尚的爱德行为。
当天的《福音》记述耶稣治好病人的事迹,耶稣让人看到一条转变的道路,民众因此跟随祂。教宗指出,民众跟随耶稣不是因为祂引起他们的兴趣,而是因为耶稣的讯息抵达了他们的心灵。
问:就如您说的,或许不存在宗教层面的问题,然而却有种族层面,即泰米尔人和僧伽罗人之间的问题……答:我们曾有的问题,目前仍存在的民族问题,不是种族问题,不是人民之间的问题,而是政府和反政府组织的问题
这让我们想起福音开篇所引用的先知预告:人将称祂的名字为厄玛奴耳,意思是:天主与我们同在(玛一23;依七14)。教宗解释道,这一切都在说明天主的身分,祂的名字意思是与谁同在。
有人说,我们人都很容易犯同样的毛病,那就是:重古轻今,重死轻生,重物轻人,重远轻近。
在那里,大批的犹太人不是饿死就是被集体枪决。伊蕾娜当时是华沙的一名社会工作者,当她看到犹太人的惨状,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她决定要尽可能地救出一些犹太人,尤其是孩子。
苏24:1-2,15-18;弗5:21-32;若6:60-69主耶稣的福音是我们人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