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将死而复活的基督的爱当作生活的核心、「救恩的泉源」,或者我们满足于「宗教的某种形式,以求良心安稳」?教宗方济各9月1日上午在周三公开接见的要理讲授中敦促众人省思这个问题,反省我们如何活出信仰。
我想到为病人的祈祷,我们去探望他们时为他们祈祷;我想到静默的代祷,这样的祈祷有时还伴随着眼泪,为许许多多的艰难处境祈祷。教宗然後以一个真实的事蹟来解释祈祷的慈悲善工。
今天许多青年的一大问题在于失去梦想的能力。」出生于斯科普里的圣德肋撒修女「心怀远大梦想,所以胸怀大爱」。教宗方济各5月7日下午在北马其顿斯科普里牧灵中心接见青年时如此勉励他们。
答:此时,我们最关心的是,用不多的牧灵服务和有限的途径,如何让人认识耶稣基督。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有牧灵服务、需要司铎、会士和执事。感谢天主,我们有积极投入的在俗信友,他们能够作出惊奇的事。
在教会内应实行一种截然相反的逻辑,“自我贬抑的逻辑”。教宗说,“我们众人都必须贬抑自己,因为耶稣贬抑了自己,做了众人的仆役。如果在教会内有一个最大的,那就是祂,祂使自己成为最小的及众人之仆”。
按照宏观视角,生命乃是非常短促的一瞬,但就某一个人来说,人生旅途却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特别是那些身处艰困之境者,常常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终年累月不得不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之需奔波劳碌,而这确实也是延续生命不可缺少的环节
除了平日的个人祈祷与团体祈祷,一年一次,六天至八天的避静是一次灵修生活的“更新”。
教宗在祝福蜡烛和洒圣水之前,诵念经文说:基督是众人的真光。教宗在当天的推文中写道:奉献生活是天主的洪恩:天主将之赐予教会和祂的子民。
推己及人,恐怕谁也不敢自诩“十全十美”“白璧无瑕”,只是错误的类型和程度不同罢了。天主的仁慈是无限的,他也乐于宽恕我们所犯的一切罪过。但人却必须承认自己有罪,且愿真心悔改。
往日忙于公务,累于学业的我,疲惫的身体因此得到了休憩,瞀乱的神经因此放松些许,浮泛躁动的心绪也因此安宁了许多。与我日日相随的是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本圣经、一本早晚课、一串念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