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教友们,除了主日在一起聚会祈祷、擘饼外,其余时间就是分小组劳动、休息、祈祷、分享、爱德服务,这就是“团契”组织。
医生当时建议如果很疼痛随时准备打杜冷丁,但老人依靠祈祷的能力,没有感到痛苦,走得很安详。下午我们在老人灵前举行弥撒追思祈祷,五点半老人入殓时奇迹出现了,天空竟然出现了一道鲜艳的彩虹。
加大利纳将自己完全交在天主的手中大约有25年,不依靠任何受造物,只仰赖天主,以恒心祈祷和当时并不普遍推行的每日领圣体来滋养自己。许多年之后,天主才让一位司铎来照顾她的灵魂需要。
这是中国人民,在普世教会面前,为教宗祈祷,为普世教会的共融祈祷。伯多禄大殿的礼仪,就是体现一个共融特征,同道偕行的特征。这是多元文化中的共融,这是在共同信仰中的共融,这是一个在共同牧人内的共融。
我们籍着祈祷,学会了与耶稣更亲近。与家人更和睦。2016年5月14,刘神父带我们去后桑峪朝圣,我们在雨中拜苦路、参与弥撒......让我们更加体会了耶稣走十四苦路时一步步的艰难。
5·12之后,母亲愈加忧伤,拖着病躯,没日没夜地在病房中祈祷着:内地灾害中那么多人离开,母亲的病也愈加严重,沉疴不起,终于当年6月7日安息主怀,回归天乡。
以圣母玛利亚的默观为日常祈祷的架构。修女们以玛利亚的默观的视野凝视耶稣的一生,一周中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主题,从天使到三位一体。圣布里吉达的中心会院是男女隐修会士一起工作。
同样,各地区不同的热心敬礼,也可提供一些祈祷方式,值得珍惜,但务须与礼仪,彼此共鸣。1.
就像蚕宝宝的成长需要进食桑叶一样,我的成长也需要进食生命的桑叶,于是我开始坚持个人祈祷,这样的祈祷带给我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让我对自己圣召看得越来越清晰。
加入耶稣会将近七十年,每日祈祷、行神业,尤其晋铎后,每日举行感恩祭,感觉和天主相当接近。但是和胸膛被长枪打开,掏空自己(斐2:7),赤身露体地悬在十字上垂死的耶稣,却有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