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教会传统,每逢教友过世当地教会都有为他们个别举行弥撒的习惯,即追思弥撒,或安所弥撒。公元9世纪,本笃会就开始在每年的11月2日为全体炼狱灵魂奉献弥撒、诵经祈祷,帮助炼灵早日得救升天。
依撒意亚先知称耶稣为受苦的仆人,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又说:“他坦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天主击打苦待了。”
祂既生于童贞玛利亚,则祂真是我们中的一员,并在一切事上,除了罪惡以外,同我们相似。」
(梵蒂冈电台讯)教会於2018年元旦庆祝第51届世界和平日。教宗方济各在这个机会上特别念及全世界2亿多移民和2千多万难民,鼓励世人以爱心接纳他们,以默观的目光凝视他们,并且重视移民与难民的贡献。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通过父母、亲友和教会团体的人士,我们都得到了许多次“爱的安慰”,同时,也去安慰过许多人。
在这个背景下,当时的犹太人期盼将要来的“默西亚”,就是一位强有力的“君王”,或者像厄里亚一样充满神能,惩罚恶人的大先知。
第一,在每主日弥撒前后组织教友进行圣经分享,学习圣经记载的有关救主降生的奥迹;号召大家做九日敬礼,虔心祈祷,悔改补赎,以洁净的心灵和普世教会一起迎接救主耶稣的诞生。
晚会主持人刘江(左)和亚楠河北神学院修士献唱晚会在神圣悠扬的《平安夜》和《献祭歌》中开启,此时现场灯光熄灭,所有来宾点燃手中的蜡烛,象征着爱与希望的传递。
生活在两千七百多年前的犹太人依撒依亚先知,将上主的话传给了众人:“凡口渴的,请到水泉来!那没有钱的,也请来吧!
(参阅:路廿四32)在一个充斥着两极化和对立的历史性时期——遗憾的是连教会团体也无法幸免——履行“发自内心、张开双臂”沟通这项承诺,并不只涉及传播界,其实是每一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