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各区和海门、苏州、温州教区远道而来的2500余名教友,怀着子女般企盼的心团聚在佘山圣母身边。弥撒由沈斌主教主礼,顾张军神父、谢慧敏神父襄礼,19位神父共祭。早晨8点半,迎圣母礼仪开始。
当天上午的第二项活动,是会见聚集在圣母升天主教座堂内的主教、司铎、执事、男女会士和修生,并与他们一起诵念《三钟经》。他在讲话中感谢在场的人,每天,即使在挑战中,依然作出努力。
二、体验生活1988年,18岁的王清芬来到位于边村的小德兰修会体验生活。来到这里服务的第一站就是到修会开办的黎明之家(孤儿院),这里收容着患有各种疾病的孤残弃婴。
欣闻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册封真福,国内一些主教、神父、修士、修女和教友通过“信德”表达了对先教宗的敬仰。
所以她不是少不更事、不知人间疾苦的女子,她深悉战争的悲剧和失去亲人的痛苦。后来兄弟姐妹中二位兄长做了神父、一个妹妹做了修女,而她本人很早即参加公教进行会,还有圣文生慈善会,两者皆有助于她灵修的成长。
更妙得是同一年里,双喜临门,前半年丈夫领洗进教,后半年大儿子进了修院。现在,我的大儿子任江华已是我们汾阳教区的神父,在石楼县丁庄村修起了一座美丽的圣堂,去年圣诞节就有247人领洗进教。
我挣扎着爬起来,作了这最后的一次尝试——我带着这颗受伤的心迈进了修会,就在这里我与基督相遇了:一切焕然一新,一切都成了可爱的,我得生活又充满了希望的活力,我也真真的体会到,只要有一点点地长处,天主也不会放弃
1600年利氏为再度进京准备,澳门修院院长李玛诺为其筹备的礼物,其中包括订制的几架风琴,但因制作拖的太久而未能作为礼物带到北京。
11月3日上午,我们备修院的几位老师,结伴同往大名主母会下设的残婴院,吊唁已故的老会长武永波姆姆,接待我们的是一位中等个子,体形微胖,神情和蔼的中年修女,她就是王兰革姆姆。
如今该国有七个堂区和三个传教中心、77位传教士、一位土生土长的神父和1255名领洗的信友。在这里人们生活得就像是在使徒行传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