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充斥着个人主义、自我成就和冷漠待人的社会里,你们要善度共同生活的经验和其中的日常挑战」。团体生活有不少挑战,比方说:制造小团体、离群索居、说他人坏话、自以为高人一等或是聪明过人等等。
非正式或隐蔽经济中的工人及其家人缺乏社会保障,使他们“无法依赖旨在解决贫困问题的社会保险或社会援助计划提供的保护”。教宗强调:“必须确保社会保障能惠及隐蔽经济,并特别关注妇女和女童的特殊需要。”
教宗直接对祖父母和年长者们说,“需要你本着兄弟关系和社会友情,去建设明天的世界”。在这新的建设中,“你比其他人更能帮助立起三个支柱,即梦境、记忆和祈祷”。
“滋养希望是涉及社会、知识、艺术、政治的行动。滋养希望是要贡献己力和资源来为公众福祉效劳,洒播未来的种子。希望激发改变,使将来变得更加美好”。教宗最后总结道,希望催促我们“动起来找出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信息。很难将其落实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中,但让所有人都应有同样重新启程的可能,这个原则是建立正义与公平社会关系的基础。”(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然而,“在一些假定的超自然事件中”,也存在“有损于信徒的极为严重的批判性”:即从这些假定超自然的现象中获取“盈利、权力、名望、社会声誉、个人利益”,甚至“对人进行控制或滥权”。
世界穷人日催促众人特别关注「最脆弱者的苦难」,因为他们往往因为不公义和不平等,被迫陷入煎熬的处境,又因为那忽视或摒弃他们的「丢弃社会」,情况雪上加霜。如此的境遇带来痛苦和恐惧。
至于第三重机遇,枢机指出,亚洲的动力将促使青年省思信仰与现代性之间的对话:如果气候危机、经济不平等、数字革新、失去意义是发达社会的特色,那么青年将在鼓舞下贡献己力,让当代文化能被福音所改变。
复旦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李天纲教授以《徐光启-利玛窦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为题作主旨演讲,提出在全球化时代,应该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
耶稣的复活燃起希望接着,教宗援引《福音的喜乐》劝谕,提醒众人,“当不平等现象加剧,经济压迫最弱势群体,当社会沉迷于金钱和消费的偶像崇拜时,穷人和边缘化的群体就别无选择,只能继续等待”(参阅54)。